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8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61.
通过拟合控圈断层泥岩断层泥比率(SGR)值与其所封闭油柱高度数据,建立断层侧向封闭能力包络线的函数式,讨论断层侧向封闭能力定量评价方法,并对辽河坳陷齐家-鸳鸯沟地区断层侧向封闭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断裂成藏期后活动性对其侧向封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齐家-鸳鸯沟地区控圈断裂SGR与其所能封闭的油柱高度具有指数函数关系,断裂成藏期后活动性是断裂侧向封闭能力重要影响因素,当控圈断裂成藏后期活动速率大于2 m/Ma时,将破坏已形成的断裂侧向封闭能力,断裂侧向封闭性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表现在断裂侧向封闭能力影响着圈闭中油气的充满程度,断裂成藏期后活动性影响着圈闭中已聚集油气的保存与散失.研究区上台阶的沙二段及沙三段中上部断层侧向封闭能力最强,是下一步该地区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62.
应用T A.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并综合运用地震、测井、岩心和分析化验资料,将港中地区古近系沙河街划分为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10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41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其中重点层位沙二段包括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长期旋回层序结构类型以向上变深再变浅的对称的C型结构为主,中短期旋回层序结构类型是以向上变深的A型或向上变浅的B型非对称型为主。识别出古近系沙二段主要发育3种沉积相类型:近岸水下扇、重力流水道和湖泊沉积,包括11种沉积微相;沙二段MSC3和MSC4时期,物源主要来自于西部的港西古凸起,至MSC5时期,物源方向由单一西部方向转为多方向物源供应。辫状重力流水道全都发育在近岸水下扇的前方,充足的物源供应是重力流水道发育的首要因素;辫状重力流水道的发育及分布与沉积期的古地貌有关,而断阶式断槽是港中地区古地貌的主要特征,因此,断阶式断槽是控制沙二段辫状重力流水道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3.
以三江盆地绥滨坳陷为研究对象,采用构造-地层分析方法,通过选取5条地震剖面进行二维构造-地层解译,结果表明三江盆地绥滨坳陷同沉积期(城子河组,穆棱组,东山组)的盆地结构已经被后期逆冲作用改造;其内部断裂构造主要为北西向、北北西向,与北东向的隆坳结构相交,隆坳结构之后还发生了北东至南西向的挤压作用,从而导致绥滨坳陷内部发育的大量逆冲断裂。三江盆地西缘北东向断裂、南缘北西或北西西向断裂及东缘北东向断裂均在地震剖面上显示为正断层,虽然后期部分断裂发生了逆冲反转,但是它们控制了白垩系裂陷沉降与沉积;三江盆地在同沉积期遭受了2个方向伸展,即近南北向伸展和近东西向伸展;盆地东西两侧为依兰-伊通断裂和敦密断裂所限,三江盆地及北部的中阿穆尔盆地在早白垩世初期为右旋走滑伸展盆地;三江盆地西部主体剥蚀东山组之上的白垩系沉积,而东部上白垩统与东山组不整合接触,表明盆地在早白垩世初之后遭受了挤压和隆升剥蚀。  相似文献   
164.
根据张峰水库移民马必安置点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和评价了地基土湿陷问题,并提出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5.
通过对某一建筑湿陷事故的处理 ,分析了石灰桩基础托换技术在处理地基湿陷事故中的机理及效果。结果表明 ,在基础不太宽的情况下 ,处理效果良好 ,可取得明显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6.
碱液刻蚀的多晶硅不同晶面微结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晶硅碱液刻蚀技术一直是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研究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在普通的碱刻蚀液中加入一种添加剂,在温度78~80°C之间刻蚀多晶硅表面20min,用SEM观察多晶体硅表面结构.在多晶硅表面上首次观察到了碱液刻蚀出的密集均匀分布的陷阱坑,只是样品不同晶面上的陷阱坑形貌稍有不同.[100]晶面上主要由纵横交错的致密的小硅山脉构成,小硅山脉之间存在长长的峡谷式的陷阱坑(沟);[110]晶面上密布大量的畸变三角形陷阱坑或矩形坑(洞);[111]晶面则分布蚯蚓状的陷阱坑.用积分反射仪测量了样品表面光反射率,在400~900nm波段平均反射率下降到20.5%.实验研究表明:添加剂能调节碱的刻蚀特性,经过添加剂调剂的碱液能在多晶硅表面刻蚀出具有良好陷光效应的绒面,添加剂调节的碱液刻蚀技术是一种有前途的多晶硅制绒技术.  相似文献   
167.
通过测井相、地震相和沉积相关系的综合分析,建立了沙溪庙组测井相-地震相-沉积相转换关系,揭示了川西坳陷中段沙溪庙组纵向上沉积演化具有从下沙溪庙组下部的浅湖相沉积向上部的半深湖相沉积过渡(以叶肢介页岩为代表),之后湖水位持续下降,复变浅为上沙溪庙组底部的浅湖和中下部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中部演变为强烈进积的三角洲平原相沉积;而上部为曲流河沉积,从而构成完整的湖进-湖退沉积演化序列,为砂体展布规律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8.
犁式正断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在引张条件下沉积层中有塑性地层存在.沿犁式正断层分布的水下扇岩性圈闭受犁式正断层倾角的控制,当其倾角在20°左右时水下扇即消失.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可计算出济阳坳陷犁式正断层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9.
舍女寺地区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的南部,新生代主要发育了上、下两个相对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断层系统。下部断层系统的走向优势方位为北东30°~40°,按倾向分为同向正断层和反向正断层两组;上部断层系统的走向优势方位为北东70°~80°。断层的分布和组合规律控制着以地堑(半地堑)与地垒(半地垒)为主的多种构造组合样式,从而控制了以断块油气藏为主、不同类型油气藏上下叠合的舍女寺复式油气聚集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0.
新构造运动一方面对先存盆地和古生油气藏进行着破坏与改造,一方面促进烃源岩热演化、提供优质储层、改造盆地疏导运移系统,为晚期成藏提供条件。本结合库车盆地的构造演化、构造样式,着重分析了新构造与油气系统的关系,进而论述了新构造运动控制下的库车盆地含油气系统特征。最后分析得出该区域三个油气勘探目标区:拜城、阳霞凹陷南坡秋里塔格背斜带;库姆格列木一依奇克里克断层相关褶皱带;南部构造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