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56篇
  免费   1206篇
  国内免费   2856篇
系统科学   1434篇
丛书文集   1582篇
教育与普及   92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3篇
现状及发展   192篇
综合类   36241篇
  2024年   186篇
  2023年   796篇
  2022年   663篇
  2021年   1003篇
  2020年   979篇
  2019年   803篇
  2018年   396篇
  2017年   613篇
  2016年   708篇
  2015年   1100篇
  2014年   1709篇
  2013年   1563篇
  2012年   1889篇
  2011年   2203篇
  2010年   1662篇
  2009年   2266篇
  2008年   2736篇
  2007年   2717篇
  2006年   2194篇
  2005年   1724篇
  2004年   1452篇
  2003年   1280篇
  2002年   1127篇
  2001年   1080篇
  2000年   1165篇
  1999年   981篇
  1998年   586篇
  1997年   495篇
  1996年   526篇
  1995年   493篇
  1994年   404篇
  1993年   549篇
  1992年   477篇
  1991年   425篇
  1990年   357篇
  1989年   384篇
  1988年   381篇
  1987年   231篇
  1986年   115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减少上中游无效耗水,提高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保证率,结合干流输水堤工程布置生态闸(堰),有效保护上中游生态的同时,恢复改善下游生态。工程设计原则要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管理运行方便。  相似文献   
72.
为了解决合成聚酰胺-胺时回收液处理复杂、能耗大、并污染环境的问题,以合成N,N,N',N'-四(2-甲酯基乙基)乙二胺(TMCEDA)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真空度条件下的回收液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分段减压蒸馏分离合成TMCEDA中的过量原料与溶剂,直接循环使用真空度在50 kPa-100 kPa的回收液的新工艺.应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跟踪分析循环使用的回收液的成分,结果表明,经过40次循环使用的回收液,仍未见明显的杂质积累现象.该工艺对回收液的直接使用率高达98.0%,实现了TMCEDA的实验室绿色合成,可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图7,表2,参11.  相似文献   
73.
肖永红 《科技资讯》2007,(1):210-211
本文将微积分中闭区间连续函数最大(小)定理推广到开区间内连续函数,在一定条件下证明了在开区间内连续函数最大(小)值的存在性,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求开区间内连续函数最大(小)值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74.
天然臭氧存在于距地球表面约20~25公里的平流层中,是一种不稳定的具有特殊臭味无色气体。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臭氧的毒性很大,能使油漆涂料、各种橡胶、纺织纤维和染料、塑料等制品变色、变脆、变质,还严重地损害植物的生长。臭氧具有强氧化性,有四大功用氧化、灭菌、脱色、除味。  相似文献   
75.
运用临界点理论中的极小极大方法得到一类次二次Hamilton系统的次调和解的存在性定理.  相似文献   
76.
分析了目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中存在的弊端,以平衡记分卡(BSC)为基础,构建了以远景和战略为中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并提出了应用该体系进行绩效评价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77.
<正> 自从Schechtman et al在1984年发现准晶(quasicrystals)以来,人们对Fibonacci序列的研究也日趋活跃起来。这里我们给出Fibonacci序列的同余性质。  相似文献   
78.
79.
用程序降温法生长了SrFCl:Eu~(2+)晶体,并测量了它的电子自旋共振谱。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技术对g因子及自旋哈密顿参数进行了精确拟合。报道了各向异性的g因子及有关自旋哈密顿参量。发现并归属了Eu~(2+)的高阶禁阻跃迁。  相似文献   
80.
利用UPS、XPS、AES、△φ和热脱附等方法,研究了室温、低分压下氯在Cu(100)面上的吸附行为以及它对氧共吸附的影响。氯解离化学吸附在铜表面上,其吸附过程包括初始快速吸附,然后缓慢增加至饱和两个步骤。吸附引起铜表面轻微氧化,但表面没有重排,即使升温氯原子也没有进一步向下扩散,热脱附的唯一产物是氯原子。室温下,氯的预吸附降低甚至完全阻止了氧的接续吸附;而预吸附氧至饱和也不会阻碍氯的接续吸附,氯的接续吸附促使氧原子进入体相和铜原子向表层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