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8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21.
以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运用图表归纳、异同比较、统计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揭示了六安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特征,详细探讨其市民化现状以及市民化过程中的社会保障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对六安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2.
城镇化是历史大趋势,通过农民土地置换落户城镇户籍是农民市民化的一个重要方式,但目前由于农民对土地置换的认知障碍、土地补偿障碍、农民进城之后的社会保障问题、就业问题、维权问题等等影响了农民参与土地置换落户的积极性。了解各地出台了大规模农民土地置换城镇户籍政策背后的真正原因,了解影响农民参与土地置换政策积极性的原因,促使有关政策进一步完善,有助于推进我国农民市民化的进程更加平稳地进行。  相似文献   
23.
在当前农民转变为市民的城镇化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进城农民工与原有市民难以融合的"区隔"现象,这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之一。其产生的历史根源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现实根源是社会系统运行中的排斥机制。透过现象看本质,"区隔"现象表明了农民工与市民之间存在着权益的不平衡。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会治理体制,逐步缩小不同阶层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位差,才能实现阶层融合,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24.
在总结河南省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其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河南城镇化的阶段性特征,明确了河南省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的方向重点;提出了提升城镇吸纳就业、劳动者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保障、基础设施支撑等能力的对策措施;创新户籍和人口管理、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成本分担、资金保障、城镇管理和社会治理等机制的关键环节;从能力建设和制度创新两个方面,构建促进河南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的引力系统和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25.
《科技智囊》2014,(2):16-17
<正>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亿万农业转移人口如何尽快实现市民化?财政资金能否满足城市建设的大量需求?城市扩张会不会过分侵占耕地,危及粮食安全?日前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传递出一系列重要信息,对这些社会普遍关切的问题给予了充分回应。  相似文献   
26.
江苏省户籍人口略少于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比值约为0.951.苏北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流出大于流入,近年来户籍人口虽有增长,但人口外流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变.如连云港市净流出人口规模由2006年的11.12万减少到2013年的7.05万,期间几经波动;累计人口净流出规模则从2006年的28.90万增加到2013年的77.35万.同时,苏北人口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各市以初中及以  相似文献   
27.
通过分析国外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总结国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具体措施:促进市民化、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社会服务公平化以及多渠道筹措新型城镇化发展资金等。  相似文献   
28.
"用工荒"在近几年愈演愈烈,分析"用工荒"的成因,探索破解"用工荒"的途径,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四十年代小说创作雅俗交融互渗的现象非常突出,从而使这一时期小说创作整体呈通俗化态势.在这一通俗化创作潮中又有农民化与市民化两个方向.这一情况的出现,既有目标受众的制约,也与化大众的功利要求、商业化的功利要求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创作主体的农民化与市民化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3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这一思路的实践重点就在于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阶段无论从外在的政策方向、经济发展和城市承载空间来看,还是从内在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来看,安徽省都具备了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条件。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别城市在经济、文化、生态环境、资源优势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各地政府财力的承受能力也不同,不可能运用统一的市民化模式。因此,应采取区域差异化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路径,主要从皖江与皖北差异性、主体功能区差异性,以及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差异性三个维度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