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21.
2007年,国家“十一五”重大工程“川气东送”工程正式启动,该项目对改善沿线六省两市能源结构和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3年后,勘探开发情况表明,川气东送的资源基础——普光气田是一个高产优质的大型气田,同时元坝、通南巴气田规模不断扩大,南江、镇巴地区显示良好油气勘探潜力。“川气东送”的资源基础是可靠的,其资源规模正不断扩大,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322.
【目的】川中丘陵区的主要防护林分为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由于密度过大、树种单一,严重影响其综合效益的发挥。加上该区域土壤类型大多为紫色土,土层瘠薄、肥力低下,能够适应的树种不多。探明川中丘陵区带状补植的4种乡土阔叶树种[桤木(Alnus cremastogyne)、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香椿(Toona sinensis)]的细根性状特征,了解它们对地下资源利用策略的种间差异,为该区域防护林树种的选择和经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川中丘陵区“带状采伐+补阔”改造的人工柏木林分作为研究对象,对补植的林龄为7 a的4种乡土阔叶树——桤木、喜树、香樟、香椿,各选取5株长势均匀、良好的植株,采用“全株挖掘法”挖取其根系,研究其细根(直径<2 mm)的生物量、形态以及分支结构等性状特征。【结果】①桤木细根的生物量密度为(0.156±0.030) kg/m3,分别是喜树、香樟和香椿的15.67、11.72和4.61倍。桤木、喜树、香樟、香椿的细根表面积密度分别是0.99、0.45、0.68和1.13 m2/m3;根长密度分别是110.33、10.58、26.64和97.56 m/m3。②4种阔叶树细根的平均直径大小依次为喜树(1.67 mm)>香樟(1.06 mm)>香椿(0.77 mm) > 桤木(0.73 mm)。桤木、喜树、香樟、香椿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分别是62.54、49.31、81.53、287.50 cm/g和13.58、25.61、27.35、83.15 cm2/g。桤木的根组织密度显著高于其他3个树种(df=3, F=360.726, P<0.05)。③桤木的比根尖数、根尖密度、分枝密度分别为1 056个/g、2.37个/cm、2.65个/cm,均明显高于喜树、香樟、香椿3个阔叶树种(df=3,F=391.659,P<0.01;df=3,F=103.857, P<0.05;df=3,F=104.617, P<0.05)。④桤木细根中全氮含量分别比喜树、香樟、香椿高33.27%、88.65%、21.93%。香椿的全碳、全磷、全钾储量在4种树种中均最高。【结论】在带状采伐的前几年,由于采伐带内阳光充足,作为阳性树种的桤木和香椿,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细根生物量密度较大。另一方面,改造初期,由于土层瘠薄,土壤水分含量较低,作为浅根性树种的桤木和香椿,通过增加水平根系的分支来获取更多的土壤空间从而吸收更多的营养,而香樟和喜树则通过增加细根直径和垂直深度来获取土壤空间,提高获取营养的能力。由此可见,川中丘陵区的4种阔叶树的细根性状具有明显差异,反映了不同的资源获取策略。  相似文献   
323.
危害川麦冬蛴螬的防治提供依据,对四川绵阳川麦冬的主产区地下害虫蛴螬进行田间调查和鉴定。危害川麦冬的蛴螬优势种是灰胸突鳃金龟Hoplosternus incanus、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ullela、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和苹绿异丽金龟A.sieversi.它们在麦冬田间形成优势种群,灰胸突鳃金龟H.incanus与其他三种在田间形成共优势种群。在温暖季节,幼虫主要在表层0-20 cm分布,在寒冷冬季越冬;幼虫转入地下20-40 cm的区域越冬。在虫卵孵化后,虫口密度达到高峰。该研究为防治麦冬地下害虫蛴螬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可促进麦冬栽培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24.
川中地区震旦系油气成藏过程的相态演化与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川中地区震旦系油气成藏过程中相态变化的角度分析勘探前景.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和Easy Ro化学动力学模型联合计算了寒武系烃源层、震旦系储层所经历的热史和寒武系烃源岩的生烃史.寒武系烃源岩具有明显的二次生烃的特征,从而导致震旦系储层多期次的油气充注.震旦系储层的烃类流体相态因温度、压力的变化发生了从油→凝析油和湿气→油裂解成因的天然气→液态甲烷(水溶态)→气态甲烷等一系列的相态变化.其中对成藏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因温度变化导致油裂解为天然气过程中所形成的异常高压致使水溶气的形成,并因后来构造隆升所引起水溶气的脱溶过程.该区寒武系烃源岩生烃强度大,震旦系古构造的形成和发展与生烃过程配置较好,表明川中地区震旦系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25.
论述了企业采取差异化经营方式获取竞争优势的策略,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严格论证和理论分析,得出结论企业要获得超额利润,必须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同时还指出了企业获得差异化优势的途径和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必须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326.
根据Vail等人的地震地层学观点,利用地震波的振幅、连续性、相位和波形等变化特征,在常规精细处理的地震叠偏剖面上对川中大安寨储层划分出两种微地震相。再通过钻井、地质、地震三方面综合分析、研究,最终提供了该区的含油(气)相模式,即波形较连续、强能量的单波微地震相,原则上不产油(气),而连续性较差、低能量的复波微地震相为产油(气)的最佳模式,从而加深了对川中大安寨储层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327.
川中地区磨溪气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第二段主要发育低孔、低渗的碳酸盐岩储层。含气层分布在嘉二段的中下部,其中以嘉二2B的孔喉配置较好,产液量最高。通过镜下薄片鉴定、岩心物性分析、流体识别等研究工作,发现气水分布因构造位置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其中以圈闭内的2个次高点邓家湾与步春沟储层物性最好,气水分异较彻底,产气量最高;且磨溪构造较陡的南翼在气藏开发中以产气为主,较缓的北翼产水较多。气水分布态势主要受储层物性控制与现今构造形态的影响,盖层封闭性仅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28.
通过岩心常规和铸体薄片、X光衍射、阴极发光、压汞和扫描电镜等岩心资料分析方法,对杏子川油田化子坪开发区长6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岩性主要是细粒长石砂岩,以原生粒间孔为主、胶结类型以孔隙胶结为主,沉积相是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成岩作用主要是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结合储层物性研究将储层分为3类,为油田开发和产能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9.
群团组织是川陕苏区群众参与苏维埃政权和革命活动的重要组织,也是党领导苏区群众的重要组织,是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党群互动的重要纽带。川陕苏区的群团组织广泛参与了土地革命、戒烟运动、革命宣传、扩充红军以及辅助红军军事斗争等革命活动,是苏区建设和斗争中一股活跃的群众力量。群团组织不仅为苏维埃和红军培养了大批干部和人才,还极大的保护了苏区工农群众的权益;不仅为苏区提供了强大的后勤保障,更直接参与了苏区的军事斗争,在武装保卫苏维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0.
简述了水母的早期化石记录,并根据华南寒武系发现的立方水母干群化石,讨论了祖先型水母的辐射对称、躯体构型、生活史、生活习性,以及外骨骼的形成特征,推测水母类在寒武纪大爆发初期先于两侧对称动物基本完成其高级分类单元的宏演化。寒武纪的水母在生活习性上可以分为底栖固着型和游泳型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