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6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以1994年的Landsat TM 影像和2002年的Landsat ETM+影像为数据源,分别采用多波段谱间关系法和阈值法相结合,以及水体指数法(MNDWI)和阈值法相结合对汶川县内的岷江干流信息进行识别,结果表明使用多波段谱间关系法和阈值法的结合效果更好,并对比分析了以此方法提取出的水体信息,对近10年的岷江水体面积变化进行动态监测,结果显示汶川县内岷江干流水域面积减少了0.8%.  相似文献   
72.
岷江上游居民点分布格局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研究岷江上游居民点格局及其影响因子,利用1:2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统计数据,在G1S的支持F,对居民点空间格局以及影响因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大散居、小聚居的农村居民点特征显著。(2)居民点分布主要集中在河流与道路的两侧,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带居民点分布;居民点离散特征不显著。(3)居民点分布与海拔存在一种非线性的关系。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分析人口的分布格局与人口数据空间化;实现生态避耕,区域景观格局优化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3.
地质灾害易发山区聚落用地的适宜性评价研究,不仅能为山地社区的重建提供理论依据,而且能为易地扶贫搬迁提供科学参考。以岷江上游理县为研究区,从自然-生态、生产和生活条件3个维度选取15个评价指标,构建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运用Arc GIS栅格处理技术对指标进行单因素量化分析及多因素综合评价;以乡镇为基本评价单元,将聚落用地适宜性划分为4个等级。研究表明:1)理县不适宜聚落用地布局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95.72%,适宜的土地面积仅为184.6 km~2;2)全县聚落用地适宜性等级以中度适宜为主,低度适宜次之,高度适宜最小;3)聚落用地最适宜区域主要位于杂谷脑镇东南部;低度、中度适宜区占面积比例较大的乡镇在空间上连续分布且处于杂谷脑河流域下游及国道317附近;4)县境内有重点生态保护区分布的乡镇聚落用地基本以低度和中度适宜区为主,高度适宜区分布少。  相似文献   
74.
以1994年的Landsat TM 影像和2002年的Landsat ETM+影像为数据源,分别采用多波段谱间关系法和阈值法相结合,以及水体指数法(MNDWI)和阈值法相结合对汶川县内的岷江干流信息进行识别,结果表明使用多波段谱间关系法和阈值法的结合效果更好,并对比分析了以此方法提取出的水体信息,对近10年的岷江水体面积变化进行动态监测,结果显示汶川县内岷江干流水域面积减少了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