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29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4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1.
黄庭坚的词一如其诗,历代研究者有褒有贬,莫衷一是.要做到公正客观地评价山谷词,我们需要洞悉其词的多样性或从多层次多侧面把握它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2.
利用矩阵的若当标准形证明了,若数域P上n级矩阵人的最小多项式是P上互素的一次因式的乘积,则人与对角矩阵相似,从而给出了关于矩阵对角化一个定理的另一证明。  相似文献   
63.
优化归芍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其对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以外观质量、滴丸圆整度、溶散时限等为考察指标,以基质药物配比、药液温度、冷却柱长、冷凝液温度为实验因素,优选滴丸滴制条件;采用跳台实验,研究归芍滴丸对东莨菪碱所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结果:优化的归芍滴丸滴制工艺为:选用PEG 4000为基质,甲基硅油为冷凝剂,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2,药液温度为80℃,冷凝剂温度为10℃,滴速为30~40 d/min,滴距为3 cm,冷却柱长为15 cm。所制备的归芍滴丸平均丸重约50 mg/粒,有效成分阿魏酸和芍药苷的含量分别为0.27 mg/粒和0.24 mg/粒;与对照组和散剂组相比,归芍滴丸组大鼠的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01),潜伏期明显延长(P0.001)。结论:本实验优化出的归芍滴丸滴制条件可行,归芍滴丸能显著促进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4.
通过分析常微分方程(组)的解法及一阶常微分方程解存在唯一性定理的证明,全面总结了常微分方程中的化归思想,并阐述了在常微分方程教学中融入化归思想的意义.  相似文献   
65.
提出了一种递归模糊神经网络(RFNN),通过加入向量调节层,提高了网络对输入信息的处理能力。基于所设计的递归模糊神经网络,建立非线性系统的离散数学多步模糊预测模型,根据这一模型对系统的输出进行预测,然后利用预测控制算法得到相应的预测控制规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以及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66.
氢燃料发动机具有排放低和燃烧效率高等优点,但由于氢气具有点火能量小,火焰传播快的特点,造成氢燃料内燃机易发生早燃。本文对低转速下的氢燃料内燃机利用三维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研究早燃对氢燃料发动机状态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分步法是成本会计中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常见的方法,但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一直是个难点,可以通过对约当产量法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究,并通过案例解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8.
一类矩阵方程解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矩阵方程f(x)=A的解的问题,其中f(x)为复多项式,给出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9.
令R表示含单位元1的可换环,2是R的可逆元,Mn(R)表示由R上所有n×n阶阵形成的代数.证明了Mn(R)的每一个若当导子是内导子,每一个局部若当导子是内导子.作为应用,证明了Mn(R)的每一个局部导子是内导子.  相似文献   
70.
近年来,一系列有关教唆、帮助自杀的典型案件经媒体报道而广为人知。这些案件的判决结论在舆论场上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在学界也激起了学者们关于教唆、帮助自杀行为定性的又一轮思考。应当说,教唆、帮助自杀行为既不能够单独入罪,也不能被论以故意杀人罪的共犯。在现行立法框架之下,其可罚性得不到合理的理论证明。在理论界与实务界作为主流观点的可罚说,不无反思之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