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5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126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219篇
教育与普及   4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2篇
现状及发展   24篇
综合类   5570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34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489篇
  2011年   579篇
  2010年   518篇
  2009年   495篇
  2008年   437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充分利用太阳能为交通工具供电.是未来交通运输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只前,太阳能存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上应用已经较多,唯独火年的太阳能利用还十分稀有。最近,比利时在火乍轨道上方修建了一段太阳能隧道.令当地的火乍成为世界上首批太阳能火车。  相似文献   
992.
文章通过对某隧道坍塌处理方案的研究,探索了隧道坍塌的处理方法、方式,并总结出一些经验.通过对隧道掌子面开挖工艺、工法的分析,探索了在不同围岩条件下隧道的开挖方案.  相似文献   
993.
在地铁隧道建设中,有一个"大力士"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地铁,犹如一条钢铁长龙,在城市地底下呼啸而过。为这条长龙提供前行保障的,就是隧道。在地底下建设隧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不用多加想象就知道有多难。在地铁隧道建设中,有一个"大力士"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盾构隧道掘进机,简称为盾构机。  相似文献   
994.
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目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已经在文物保护、古建筑物修缮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测绘行业中的应用尚处于发展阶段,但其快速、准确、全面的优势是常规测绘手段无法比拟的。随着我周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  相似文献   
995.
针对设计为两座单线的隧道,其围岩主要为V级围岩,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水为主.通过采用弹塑性理论及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实际工程铁路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过程进行三台阶开挖下的三维仿真模拟分析,并对软岩隧道的初期支护施工的优化提供了改进方案.对比模拟数据与各断面实际量测数据,均在15天左右趋于稳定,结果证明该模型的建立是可行的.所得结果对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6.
 以钱江水下盾构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FDS 5.0对双向均衡排烟模式和50MW火灾规模下、10个不同集中排烟量对隧道火灾烟气控制效果的影响进行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不同集中排烟量下,隧道内排烟阀处竖向排烟风速、排烟阀及排烟风机口处温度、排烟效率、行车道2m高度处能见度、烟气蔓延范围的变化情况。模拟分析表明,集中排烟量对排烟效果影响很大。当排烟量为190m3/s时,可达到较好的隧道火灾烟气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97.
为探明特大断面砂质板岩隧道Ⅴ级围岩时空效应规律,进而为类似隧道工程提供系统性借鉴,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及大数据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特大断面砂质板岩隧道Ⅴ级围岩变形时空效应。结果表明:隧道开挖,施做初期支护后,拱顶沉降及洞室围岩水平收敛过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急剧变形阶段、缓慢变形阶段、稳定阶段;隧道开挖,施做初期支护25 d后,是施做二次衬砌最佳时机;隧道结构体系与掌子面空间距离约3倍洞径时,是施做二次衬砌最佳时机,且Ⅴ级围岩二衬距离掌子面距离不应大于50 m。  相似文献   
998.
以沙子塘隧道出口偏压段为依托,采取现场监测及数值计算等技术手段,详细分析典型监测断面围岩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过程中对典型断面的围岩变形、钢支撑压力、锚杆轴力进行现场监测,并分析各个监测点的受力变形特征,并对围岩-支护结构作用关系进行评价。同时,为了进一步验证数据结果的准确性,采用数值计算手段分析监测断面的结构受力变形特征,并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验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研究表明,合理的应用监测及数值计算能够指导隧道现场施工,有效地提前预测施工可能遇到的风险,为控制隧道施工期围岩变形及支护技术提出一定的参考建议。研究成果对偏压隧道在洞口附近的监测方法及衬砌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和理论支撑,对洞口衬砌支护效果、评价以及后期处治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岩溶塌陷是岩溶地区一种特有的地质灾害,在时间上具有突发性,空间上具有隐蔽性.栖霞中桥地区位于山东省胶东半岛中北部,区内分布岩溶地层,岩溶发育较为强烈,近年来随着周边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增大,加之一些自然因素影响,先后发生多次岩溶塌陷,给区内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以栖霞中桥地区作为研究区,通过收集资料、实地勘查、地球物理勘探、钻探、抽水试验、水位监测等工作方法取得本区岩溶塌陷、地层、降水、水位等翔实资料,研究分析了本区岩溶塌陷的时空分布规律:时间上主要发生于枯水期与丰枯交替时期,空间上多发生于覆盖型岩溶区岩溶水径流通道的两翼且地下水水力坡度急剧变化地段,均为断裂构造上盘区,第四系厚度多小于25 m,为黏性土与砂土互层的多层结构,与基岩面接触的岩性为粉质黏土及碎石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地下水位、降水变化对岩溶塌陷的影响机理:塌陷发生期间,区内地下水水位呈持续下降、骤然上升或上下起伏变化,已形成的土洞负压与高压相互交替,对土洞顶板产生吸力与压力,剪应力快速降低,岩溶地层上覆土体无法承受自身重力条件下引发岩溶塌陷,是潜蚀、真空、气爆及重力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以潜蚀、真空效应为主.为栖霞市各级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开展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地区规划建设等提供地质科学依据,为胶东半岛岩溶塌陷后续相关分析研究工作提供翔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将小净距隧道中岩柱塑性区不重叠的极限塑性区半径定义为塑性区贯穿半径,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影响,采用统一强度准则和Schwarz交替法,对小净距隧道的弹塑性状态进行分析,推导小净距隧道塑性区半径的解析表达式.通过算例,分析中间主应力、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对理论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两隧道净距大于2.3倍的开挖半径时,两隧道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小,塑性区半径趋于一个稳定值,稳定值比单孔隧道塑性区半径大17.7%,可近似按照单孔隧道进行处理;小净距隧的塑性区贯穿半径随着统一强度参数、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的增大而减小;与同不考虑中间主应力作用相比,考虑中间主应力作用的塑性区贯穿半径减小9.19%~20.71%,充分发挥围岩的强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