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1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在三峡地区一些商周时期巴人遗址中常发现有用于占卜的甲骨,甲骨的原料主要选用于鱼鳃骨和龟腹骨,与北方中原地区的甲骨原料多用牛肩胛骨、龟甲及鹿、羊、猪骨等有一定差异。三峡地区甲骨上的钻孔数量是由早期数量少到晚期逐渐增多。甲骨的制作方法除了受到北方中原甲骨文化的影响外,其自身特色也十分明显。三峡地区的甲骨无文字,而北方中原地区甲骨上多刻有文字。从甲骨使用的时间上看,甲骨延续时间长。通过对三峡地区商周时期巴人遗址中的甲骨研究和分析,可明显观察出其甲骨自身发展和演变的规律,从而为“巴文化土生土长说”的观点提供出一些佐证材料。  相似文献   
482.
将我国北方、南方母系氏族文化遗址房屋建筑的特征与大溪文化时期的城头山遗址房屋建筑的特征相比。后者在房屋的面积、形状、墙面、地面、基槽、柱洞、建筑构件以及灰沟等方面,与前者均有明显不同,而且生产力水平高于前者,父系氏族特征显著。由此表明:大溪文化一期时城头山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末期,二期时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三期时开始进入父系氏族公社。大溪文化时期的城头山地区,已经早于我国史前任何文化遗址率先进入父系氏族公社。  相似文献   
483.
Noodles are a global food, but the periods when and places where they were made and originated, as well as their ingredients and the cooking methods used to manu- facture them, have remained contentious. In the 2005 edi- tion of the journal Nature, we wrote a summary of the millet noodle specimens found in the Late Neolithic Qijia cultural stratum of the Lajia archaeological site in Qinghai Province, China. However, how the ancient people made millet noodles remains controversial. This paper provid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remains of noodles found within an earthenware bowl at the Lajia "noodle house" in terms of their plant composition including phytoliths, starch and biomarkers. It provides evidence of how people used millet 4,000 years ago and, most specifically, of the principal methods used for producing millet-based noodles. Further, we show how we used traditional hele tools to make hele millet noodles, with e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gelatinized hydrogel-forming method, to simulate morphology con- sistent with the composition and form of the unearthed millet noodl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new evi- dence and new insights into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historic human diet.  相似文献   
484.
油桐(Vernicia fordii)是起源于中国的油料树种;利用油桐种子提炼的桐油是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料,在中国古代工业及世界近现代工业生产中产生过巨大影响。油桐开发、利用从唐代以来已有较多文献资料介绍,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也一直把油桐种植史作为热点之一,但在考古发现中却一直未获得过古代油桐树实物标本。2013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师范大学研究人员在重庆市丰都县瓦啄嘴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中,从一座宋代瓷窑火膛里发现了宋代油桐树实物材料,这是在中国国内首次发现古代油桐树实物标本。所发现的材料包括10枚油桐树种子和一些树干(木炭)标本。从种子形态观察,所发现油桐应属于三年桐的栽培品种。木炭标本的切片观察结果,也证明该标本属于油桐树木材。该发现表明:文献中记录三峡地区广泛种植的油桐应属于三年桐系列,三峡地区很可能是我国三年桐品种经济林发源地。木材消耗量巨大的瓷窑烧造生产中,把油桐树作为燃料利用,反映宋代三峡地区古居民对油桐树的开发利用,已形成了油料资源(种子)、柴薪资源(树干)的经济林综合利用模式。该经济林经营模式对今天的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85.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的古环境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址,是在北京平原的首次发现。依据对遗址区剖面中段(包含了上下两个文化层)沉积样品的沉积相特征以及粘土矿物、化学元素和孢粉等古环境指标的分析,探讨了2.6万年前后至1.4万年前后古环境的演变过程。古人类活动遗址所处地貌部位为古永定河冲积扇的河间冲积平原。古环境分析表明,文化层出现前后的这一段时期,一直以干冷气候为主,草本花粉占绝对优势,中后期温湿度有所增加,尤其上下文化层之间曾有一个短暂而明显的较为温湿的时期,出现了温带森林草原景观。在下文化层形成之后,由于气候转湿,河流水量增加,洪泛加剧,古人类活动范围有可能限于其他地势较高的地区,后期气候又有所变干,古人类活动才又涉足本区,因而形成上下两个文化层。晚更新世晚期干冷气候背景下,古人类活动遗址在北京、内蒙和黑龙江等地的发现表明,当时的古人类已具有能抵御干冷气候的能力。  相似文献   
486.
贵阳市重要革命遗址是指贵阳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中国共产党历史相关的各种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贵阳市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过不少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重大影响的革命事件,涌现出大批革命烈士,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贵阳各族人民消灭“三座大山”的革命奋斗历程。这些革命遗址是当代人坚定理想信念,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是赓续红色血脉,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价值认同的重要载体;是发挥示范作用,提升道德修养的宝贵财富。在新时代,革命遗址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487.
中国西北地区的土遗址主要以夯土构筑物的形式存在,某些地区存在夯土遗址与农田相邻的现象,在农田灌溉的作用下,土遗址墙体易发生坍塌破坏,对土遗址的保护利用产生较大困难.针对此现象开展了室内模拟试验,基于遗址土的物理性质指标,仿古人夯筑工艺制备模型墙体.观测和记录模型墙体在灌溉过程中的变形过程,结合受力状态,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了模型墙体的破坏原因.  相似文献   
488.
为了探究成都东华门遗址土壤中细菌群落的结构组成,研制具有针对性的抑菌剂,本研究在东华门遗址的微生物病害发生点进行采样,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可培养细菌,纯培养后进行形态学和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到的27株细菌中,以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和金黄杆菌为主.根据菌株亲缘关系和菌落颜色,选择8株亲缘关系较远、菌落颜色与病害发生点接近的关键菌株为靶标进行细菌防治探究.研究表明:使用0.1%次氯酸钠与中药提取液(0.03g/L大黄、0.3g/L黄芩、0.3g/L艾叶)复配后,具有与0.4%高浓度次氯酸钠相当的杀菌效果.表明使用中药成分复配次氯酸钠,在不降低抑菌效果的前提下,能显著降低次氯酸钠的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489.
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土遗址在降雨、风沙和温度变化的长期影响下,材料功能不断退化。以锁阳城遗址土为研究对象,测试遗址土物理、化学、热学和力学特性,为开展土遗址建筑材料老化机理研究提供基本参数。结果表明,不同方位城墙遗址土均为低液限黏土,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绿泥石、方解石和白云石,易溶盐主要为NaCl和CaSO4。不同方位城墙土体颗粒及矿物组成造成物理力学性质差异。东城墙的可溶盐总量较大,矿物风化程度最大。西城墙土体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最小,热劣化损伤程度最小。原生夯土比重塑试样的结构性更好,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在土遗址夯筑砌补加固施工过程中,分层夯筑有利于提高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90.
选取山西省386个古城遗址为研究对象,以历史地图及相关史料记载为数据,借助ArcGIS空间可视化手段,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洛伦兹曲线等方法,对古城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古城遗址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且分布不均匀,晋南分布最多,晋北次之,晋中较少;(2)古城遗址集中程度较高,在空间结构上呈现聚集型,形成晋南运城盆地、晋北大同盆地周边2个高密度核心区和汾河流域密集廊道,多个次核心区;(3)地形地貌与起伏度、坡度、坡向、与河流距离等自然因子和农耕生产、经济贸易、军事防御等社会因子对古城遗址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