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4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46篇
教育与普及   6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19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51.
临南洼陷油气藏分布特征与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南洼陷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潜力,但随着油气勘探的逐渐深入,临南洼陷的勘探难度越来越大.为了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在研究临南洼陷油气藏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烃源岩、储集层、构造特征等多方面入手,总结油气藏分布特征和规律,分析油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剖析各要素对油气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南洼陷油气藏类型丰富,主要为断块油气藏及与断层有关的复合油气藏,油气藏主要分布在馆陶组、沙二段和沙三段.临南洼陷油气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临商断裂、夏口断裂及其伴生构造带上,呈环状分布;浊积扇、冲积扇及河流沉积是油气藏分布的主要沉积类型;其富集主要受烃源岩、沉积相、断层等因素控制.油气藏受烃源岩控制围绕生油洼陷展布;有利沉积相带在平面上连续展布,纵向上叠置连片,具有良好的储集条件;断层作为油气的运移通道控制油气的运移,并与地层产状、构造等相配合形成圈闭,控制油气的聚集.  相似文献   
52.
广东南雄断裂带Ar-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雄断裂带是一条大型的拉伸剥离断层。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岩石样品镜下观察的基础上,对南雄断裂带糜棱岩中的同构造变形-变质矿物白云母进行了Ar-Ar法同位素年龄测定。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南雄断裂带作为拉伸剥离正断层活动开始于早白垩世(117.3±2.7 Ma),而其强烈的伸展变形韧性剪切发生在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初(Ar-Ar坪年龄为94.6±0.4 Ma),随后在88.9±1.0 Ma和81.1±2.0 Ma还可能发生过2次较明显的热扰动事件。南雄断裂带Ar-Ar年龄数据为进一步判断华南白垩纪岩石圈伸展作用发生的时间提供了新的热年代学制约,即是说,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初是区域岩石圈伸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53.
作者介绍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沿岸近海的M9.0特大地震的震后研究情况,日本列岛M8.0以上大地震发生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地理环境,大地震在东北太平洋沿岸地区、关东地区、东海道地区的活动历史以及对下一次东海地震发生时间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地震中长期预测的现状及相关基础研究应努力的方向,提出了在工程应用研究中应该避免的错误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54.
针对存在部分连通断层的线性复合油藏研究较少,用现有的试井解释模型对具有部分连通断层边界的油藏试井资料进行解释所得到的结果不理想的现状,本文引入界面表皮概念,将部分连通断层视为一个无限薄的表皮边界,建立了两区无限大线性复合油藏中存在部分连通断层的试井解释模型,并利用Fourier指数变换和Laplace变换等方法进行求解,绘制了井底压力响应特征曲线,并用实例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表明,界面表皮越大,曲线上翘越多,当它足够大时,表现为封闭断层的特征;厚度比、流度比越大,曲线表现出定压边界的特征;导压系数比越小,Ⅱ区的储集能力越大,相应的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位置越靠下。  相似文献   
55.
随着近年来煤炭产量的逐年增加,煤矿井下采掘的作业面逐渐向纵深方向发展,在矿井巷道的掘进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断层,从而对掘进工作产生影响。因此,过断层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确保煤炭生产作业的高效性与安全性。本文就煤矿掘进迎头过断层锚网支护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6.
李运肖  叶红军  千军 《科技信息》2012,(26):155-155
本文通过分析区域构造情况,了解勘探区的构造特点,充分结合钻探和其他已知地质资料,根据不同构造在地震资料上的反映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查明了勘探区内的断层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57.
胡祖林 《广东科技》2012,21(9):123-123,127
矿井地质构造普通存在且错综复杂,它已成为煤矿生产与安全的关键性问题。由于矿区同一地质单元内构造分布的规律性,通过对矿井已揭露的各种构造形迹及其相关信息,采用统计、整理和分析,利用各种规律对工作面未揭露"隐伏"构造进行力学、几何分析预测,同时结合勘探方法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修正,从而指导工作面的采掘工作顺利进行。采用该方法对中岭煤矿12013采煤工作面构造进行分析,后经开采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8.
根据首采区煤层回采工作面遇到断层时的工程地质模型,建立了工作面揭露断层前,和回采过断层后的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数值模拟,由于约束条件的差异,煤层顶板在回采断层前后的受力明显不同。结果表明:揭露断层前,顶板岩层最大剪应力发生在固定端,大小为上覆梁荷载的0.625,最大弯矩发生在距离固定端0.625倍的跨度处;临近断层时,工作面直到断层处的煤层,同预留煤柱的受力情况相同,工作面越向断层推进,煤层的支承压力越高,易发生片帮,为煤的抗压强度控制;回采过断层后,顶板岩层的最大剪应力和最大弯矩均发生在固定端,开切眼处煤柱最大剪应力增加,易发生煤柱压碎和顶板整体断落。  相似文献   
59.
对陈四楼煤矿已掘巷道过断层破碎带期间支护经验进行总结,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过断层期间巷道支护方式及支护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60.
就忠垫高速公路明月山隧道穿过富含地下水的断层及其影响带时,采用深孔预注浆对隧洞开挖轮廓线5m范围内的围岩进行加固及堵水,浅析深孔预注浆在明月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