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81篇
教育与普及   17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6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165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992.
《石河子科技》2012,(3):29-29
<正>6月6日,在师市科协的组织下,石河子市第十中的学生付润国邀上数十名青年天文爱好者,来到十中科普教育基地天文台观测金星凌日现象。来到天文台,同学们有的调望远镜,有的拿滤光膜、滤光玻璃。不一会儿,望远镜下端的一块白色板子上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圆盘投影,圆盘边上有一个黄豆大的黑点,而这个明亮圆盘就是太阳的投影,黑点  相似文献   
993.
Calix[4]resorcinarene, prepared by the acid- catalyzed condensation of resorcinol and paraldehyde, was used as the core of the molecular glass compound. The hydroxyl groups of calix[4]resorcinarene were partly pro- tected by tert-butoxycarbonyl (t-BOC) and then esterified with 2-diazo-l-naphthoquinone-4-sulfonyl chloride (2,1,4- DNQ-C1). Upon irradiation to 365 nm light, the 2,1,4-DNQ groups undergo photolysis to generate a small quantity of sulfonic acid other than indene carboxylic acid. The gen- erated sulfonic acid can further catalyze the deprotection of the t-BOC group. So, a new type of single-component chemically amplified i-line positive photoresist can be formed by the molecular glass compounds. The litho- graphic performance of the resist was evaluated with high resolution and photosensitivity with an i-line stepper.  相似文献   
994.
A magnetoelectric(ME) laminated composite made of one pair of piezoelectric Pb(Zr,Ti)O3(PZT) fiber layers with multiple push–pull polarization units laminated between high-permeability metglas ribbon layers with a differential configuration was proposed for vibration noise suppression. Unlike conventional metglas/PZT fiber/metglas three-layer ME laminated structures, the differential configuration has the capability to reject vibration-induced noise from the magnetic signal.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tial ME laminated composite was with up to 30 times enhancement in signal-to-noise ratio.  相似文献   
995.
利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Eu3+掺杂的45SiO2-25Al2O3-18Na2O-9.5LaF3玻璃,并将基础玻璃在可控条件下进行晶化热处理后获得了性能良好的玻璃陶瓷.通过XRD,TEM和光谱学手段对玻璃陶瓷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晶化热处理后,LaF3纳米晶体从原有单一的玻璃相中析出,晶粒大小约为25 nm.Eu3+掺杂玻璃陶瓷、纳米晶体和玻璃3种基质的光谱分析及XRD结果证明稀土离子进入到LaF3纳米晶体中并计算出在其中富集的比例.进一步利用源自于Eu3+离子的发射谱和激发谱研究了退火温度和前驱物中重金属离子对玻璃网络结构中LaF3纳米晶体生长影响的机理,为玻璃陶瓷的人工设计合成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96.
以2018年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为例,对某大学设计并建造的气凝胶住宅在方案设计阶段进行模拟,对建筑建成之后的室内温度及照度进行实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气凝胶玻璃外围护结构比采用木格构外围护结构的建筑能耗低26.06%,但应该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采用气凝胶玻璃外围护结构的室内天然光照度大于300 lx,满足相关设计要求.针对此建筑因采用气凝胶玻璃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这对气凝胶玻璃的推广应用以及太阳能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简单硝酸锌水溶液中采用两步法电沉积技术在ITO导电玻璃衬底上沉积出透明致密ZnO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光致发光谱和透射光谱对样品的结构、组成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nO具有六角纤锌矿结构,平均粒径为纳米级,组成稳定、单一.光学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可见光区透光度高达80%.  相似文献   
998.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SiO2-CaO-P2O5-PEG无机/有机复合凝胶玻璃,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N2吸附-脱附实验、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谱对其组成、结构进行研究.实验中采用3种不同分子量的PEG(400,6000,10000),研究了分子量对复合凝胶玻璃组成、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于PEG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其高分子链与无机SiO2网络互穿缠绕形成稳定的凝胶玻璃结构,在SEM的观察下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均一性,没有分相产生.其中,PEG分子量为6000的复合凝胶玻璃样品因其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和分级的孔结构特征,有希望用于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开发.  相似文献   
999.
采用熔融淬冷法制备掺Pr3+(0.1%,0.3%,0.5%,0.7%)(按物质的量计算百分数,下同)的0.64GeS2-0.16Ga2S3-0.2KCl硫卤玻璃.测试玻璃的光学吸收谱和光致发光谱,在红外吸收谱中有4个明显的吸收峰,分别是Pr3+的基态3H4向3F4,3F3,3F2和3H6激发态跃迁引起的吸收.近红外区的3个发光峰,分别对应1D2→1G4(~1 390 nm),3F4→3H4(~1 430 nm)和3F3→3H4(~1 480 nm)的跃迁.0.5l%PrCl3掺杂时该组分玻璃的发光强度最高,而且吸收峰和发光峰峰值位置比相应的硫系玻璃有蓝移.分析表明:吸收峰和发光峰的蓝移是由于硫卤玻璃的离子键性比相应的硫系玻璃的离子键性强,导致Pr3+的相应能级间隔增大.  相似文献   
1000.
镍渣微晶玻璃制备及铁的回收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富铁镍渣及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R2O-MgO-Al2O3-Si O2系微晶玻璃.在对回收利用废渣中铁的可行性分析基础上,研究Li2O、Na2O和K2O的含量对铁还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镍渣制备微晶玻璃的同时回收含量较高的铁不仅可行,且还原效率为71%~87%,所制备的微晶玻璃致密.XRD分析表明,微晶玻璃试样熔炼过程中所还原的铁为灰口铸铁,同时还存在少量硅铁以及镍铁合金,且还原铁的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