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7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迷失的家园     
周安平 《世界博览》2009,(15):81-82
慕尼黑是疆独分子的活动中心,而当地官方的默许和支持则让他们更加疯狂。  相似文献   
92.
彭勃 《科技信息》2012,(11):50-50,32
不久前,中科院发布了《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书中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首次超过50%。这说明中国区域经济社会结构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城市化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在此形势下,确立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位,扩大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相似文献   
93.
高伟玲 《科技信息》2010,(29):I0328-I0328,I0379
为了挖掘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潜力,促进家园互动,共建快乐和谐家园,笔者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家园双方如何建立互动关系。以及家园互动对幼儿的影响谈谈工作体会。  相似文献   
94.
介绍了雅乐居"书香家园"的建设模式和基本情况,分析了"书香家园"到馆读者不多的原因,提出了改进网站建设、注重特色馆藏、上门服务、加强宣传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乔治·艾略特的《米德尔马契》的新历史主义解读,揭示出作者从中暴露出的社会生活控制、性别压迫及宗教等诸多社会问题,显示出作者对维多利亚时代中心话语的质疑和挑战。而艾略特在其作品中流露出的道德意识、女性意识及人文主义宗教思想则反映了她从话语上颠覆了中心之后对人性和心灵的回归和重建人类精神家园的呐喊。  相似文献   
96.
“家园意识”不仅包含着人与自然生态的审美关系,而且蕴涵着更为本真的人的诗意栖居之意,是生态存在论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它作为生态美学的重要范畴首先由海德格尔提出并阐发,并成为“同一个地球”这一现代生态观中的必有之意。而从源头上来说,它则是中西方文化的母题。在古代希腊神话与圣经中就有人类回归家园的内容,而中国古代《诗经》、《周易》与诗词中也包含浓郁的家园意识。“家园意识”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与意义,需要加以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97.
人类是污染的受害者,同时又是污染的制造者;要拯救地球拯救自己,必须从每个人做起。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进行环保。  相似文献   
98.
根据外墙以往的渗漏惯例,确定安馨家园1-4号高层住宅外墙渗漏的主要形式有:混凝土外墙裂缝引起的渗漏,砌体填充部位与混凝土界面裂缝渗漏,门窗洞口周边封堵不严或构造不合理引起的渗漏等,外墙渗漏后维修难度大,会破坏外墙保温、甚至外墙装饰。地下室内有10KV配电室,锅炉房,消控室、游泳池等重要设施,防渗漏尤为重要,其渗漏的主要形式有:后浇带、变形缝、穿墙螺栓渗漏,故对安馨家园高层住宅外墙和地下室容易渗漏的部位提前采取预控措施,对保证工程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
白族“苍洱境”理想家园的文化生态书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代杨黼《词记山花咏苍洱境》碑所描述的"苍洱境",是白族民间对理想家园的文化生态书写。杨黼对"苍洱境"理想家园的建构既熔铸了白族赖以生存的苍洱山水独特的自然精神,又融合了儒家文化和谐精神与释家禅悦空灵的意趣,体现了白族民间文化对理想家园的殷切期待。  相似文献   
100.
李志玲 《科技信息》2009,(10):251-251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将失去内在动力。《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