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7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杨东亮 《科技资讯》2009,(30):224-224
在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学生管理是学校工作重中之中,利用网络进行班级管理,可以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班级的许多学生管理方法就可以运用在网络上,让网络成为学生生活的家园、学习的乐园、成长的学园。  相似文献   
32.
随着各地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家园建设对特色苗木的需求,以及群众对香甜可口果木新产品的需求,10多种香味果树、苗木成了市场抢手货。  相似文献   
33.
雷家强 《奇闻怪事》2007,(12):46-47
人的生命里有三种“家园”:一是现实的家园,它为人们提供“安身”的地方;二是知识的家园,它为人们提供“治愚和致富”的可能;三是心灵的家园,它为人们提供“安心”的地方,在那里,人们可荡涤心灵,感悟生活,憧憬未来。长期以来,教师应试性的教学现实和“灰暗”的未来导致教师心灵家园的衰败,心灵甘泉的枯竭,教师可“安身”,不“安心”,甚至是不甘心。  相似文献   
34.
受到经济风暴的影响,大批沿海外贸企业纷纷卷入"倒闭潮",随之而来的是农民工"返乡潮"涌现。从大批农民背离土地,离开农村,"东南飞"到城市寻找梦想,到今天在经济的风浪中踏上回家的路。城市是否可以成为农民工的家园,"农民"是否可以不再是一种身份。农村始终是农民的家园,农民的出路在于建设好这个家园。本文从农民回归家园的必然性和如何建设好家园两个方面论述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35.
36.
在日益全球化和充满流动性的世界当中,传统意义上的罗曼蒂克、完整的“家”已经被更加变动和分裂的“家”所代替。对华人移民而言,“祖先的家”、“情感的家”和“功能的家”构成了“家”的三个基本维度。从移民开始迁徙的那一刻起,“家”及其含义就沿着这三个维度不断发生裂变。随着移民进程的持续,裂变也不断加深,从而在移民心中造成了深刻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为了克服这种焦虑,移民通过对传统社会组织原则和文化传统的创造性借用以及对集体记忆的选择性营造,努力弥合“家”的内部所出现的裂痕,最终在象征的意义上,重构了一个完整的“家”,同时也完成了对于传统的“家”的超越。因此,在全球化的时代,“家”是一个轮回的过程始于“完整的家”,经过“分裂的家”,最后达致“象征的家”,更确切地说,“象征意义上的完整的家”,从而在旅行的起点找到了终点。  相似文献   
37.
路遥小说中的主人公多为“城乡交叉地带”的农村有志青年,地理意义上的家园闭塞落后,使主人公将走出家园作为自己人生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但作者在创作中让走出家园的人再次回到自己的家园,又流露出路遥家园意识的狭隘性和矛盾性。作者通过艰难的思考和创作最终超越了自己家园意识的狭隘性。  相似文献   
38.
盛月华 《小学科技》2012,(8):35-F0003
看,这不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尚德实验学校的阳光阅览室吗?同学们正在这里体验一次别样的科技之旅——展示、交流在"保护绿色家园"活动中的各个环保课题的探究成果。有的小组以实验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过期牛奶的多种用途;有的小组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当冰箱冷藏室温度为4℃时,食物保鲜效果最好,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减排;有的小组经过调查研...  相似文献   
39.
印度裔美国作家裘帕·拉希莉以一种敏锐冷静的眼光关心移民群体的心理活动,描写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与境遇。她的短篇小说集《解说疾病的人》普遍关注散居国外者的困境问题。小说中带有印度地域色彩的食物描写是小说的特色之一,同时食物也成为散居国外者用于追寻和建构精神家园的重要文化符号。食物可以帮助个体寻找精神上的归属感,对于群体来说是文化身份选择和民族认同的桥梁。  相似文献   
40.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科学技术以无比强大的穿透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使现在的人们享受着高科技发展带来的种种便利。人们可拿着小型录像机、数码手机等漫游于大山绿水名胜风景,可背着手提电脑装着录音笔出入于用现代技术装备起来的娱乐场所、图书馆、博物馆,就连每天的电视广告也在展现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产品。人们被以科技为基本要素的科技文化所包围。文化产业将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它将和高新技术产业一样,被并列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