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与丰富生活世界的疏离是造成高校德育困境的重要原因。生活世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动的"教育场"。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力疲软的现实困境,需要根植在生活的沃土上,以鲜活的生活世界为中心,彰显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过程的生成性,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培养高雅情趣,完善道德人格,追寻人生意义,实现教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进入文明时代后,对偶婚基本上被取代。经过夏商两代的发展,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得以确立。周代以后开始盛行妾制,即嫡妻之外另有妾,历代相沿不替。嫡妾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成为宗法等级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相似文献   
13.
“家谱”是记载一姓世系和主要人物事迹的谱籍,是我国传统文化形式之一,不仅具有一定的形式与内容,而且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持久的社会文化效应。它虽是宗法制度的产物,但作为社会文化现象所具有的社会效应,是不可忽视的。近年兴起的“家谱”热,有其客观必然性,不可一概视为“封建沉滓”的泛起,对于其中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人际亲情和社会稳定的积极方面,应及时予以引导,使其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宗法文化与宗法制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法制度与宗法文化是既有区别却又相互联系的学术概念。“宗法文化”是我国龙山时代以祖先崇拜为载体,以西周宗法制度为典型的经历代儒学家们不断改造而绵延下来的以一定地域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并以父(夫)权、族权(家长权)为特征的包含有阶级统治内容的宗族或家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宗法制度及其文化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传统封建经学及资产阶级社会学影响下的宗法观点应予批判和否定.中国宗法制度的发展阶段应分原始社会末期、夏商西周春秋时期、战国至近代时期三个大阶段;战国至近代的宗法又经历过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近代(至解放前)四个小阶段;各少数民族解放前也有宗法制度.各个时期、不同民族的宗法各有具体的表现形态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宗法文化在安多藏区亦有全面表现,涉及政权、教权、血缘传递、婚姻缔结、生养死葬等诸多方面。教权强化了政权和族权,政权保障了教权和族权,族权则延续了教权和政权。安多藏区的宗法文化体现出边缘性及混融性两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7.
宗法制度及其文化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针对近年来史学界提出的种种不同意见 ,进一步论述了中国宗法制度的起源、本质、表现形态和发展阶段 ;并对所谓宗法为周公创立 ,周代以前、以后不存在宗法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存在的标志 ,《礼记》的大小宗理论就是周代的宗法等不符合史实的观点 ,以及当前宗法的改造和村治等问题 ,提出自己的新见  相似文献   
18.
汉代乐府民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虽然保存至今的诗歌不是很多,但它反映的社会面却比较广,有揭露封建统治阶级腐朽的,有反映阶级压迫的,有描写战争的,有控诉封建宗法制度的,而最突出的乃是写妇女问题的。从这些诗歌中,我们看到了当时的妇女是如何为追求自由的爱情、幸福的婚姻、美好的生活、个人的尊严地位而呼喊着、斗争着,又如何在封建制度的残酷压迫下面呻吟着、挣扎着。  相似文献   
19.
秦统一之后,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风俗习惯,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别,亡国旧贵族、心怀叵测的政治野心家,无时无刻不在伺机发难,颠覆赢秦政权。王绾、淳于越主张师古法周,封建子弟功臣,利用宗法贵族的血缘凝聚力,捍卫赢氏江山。鉴于宗法分封制"后属疏远"的痼疾,晚周诸侯力争,兵燹连年的前车之鉴,李斯主张分郡邑,置守宰,确立专制君王的绝对权威。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分天下三十六郡,郡守、县令直接听命于皇帝,以血缘亲情为纽带、以诸侯分权为特征的宗法分封制度,遂为以郡辖县、以皇帝集权为特质的郡县制度所取代。不过,权力与利益分配的不均衡,仍然存在,郡县制也没有达到秦政、李斯"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的预期。  相似文献   
20.
大小凉山彝族宗法性婚姻形态,是整个彝族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时也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宗性法性婚姻的典型代表之一。建国前、大小凉山彝族的宗法性婚姻形态主要包括聘娶婚、姑舅表优先婚、转房、赘婿及重婚五种形式,从其婚姻缔结原则和内容上看,都充分体现了夫权、父权与族权的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