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5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571.
屈服强度800 MPa的低碳微合金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成分特征的含锰含碳微合金钢通过控轧控冷后回火的组织与力学性能,Mn含量为1.7%-2.3%的试验钢轧后经快冷和中温回火获得了高强度和一定的塑性、韧性,其中含0.06%,2.3%Mn,0.21%Al和微量Nb,Ti,B的快冷回火钢屈服强度(σ0.2)超过800MPa,延伸率大于4%。室温冲击韧性134-174.5J/cm^2,-40℃冲击韧性为103-110J/cm^2,具有由变形奥氏体转变成的细小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572.
测定了32Mn-7Cr-0.6Mo-0.3N奥氏体钢77K温度下的力学性能、组织稳定性,并研究了其低温变形和断裂行为。结果表明:该钢具有很好的低温强度和韧性以及高的组织稳定性。由于氮原子的影响以及在低温变形过程中产生的滑移带、形变孪晶、位错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该钢具有较高的加工硬化率和高的均匀延伸率。该钢于77K发断口为韧窝占主导并混有少量准解理小刻面的韧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573.
用合金元素Mn、Al代替Ni、Cr ,得到Fe -Mn -Al(Cr) -C合金 ,其基体为奥氏体。对其进行全浸腐蚀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Fe -Mn -Al(Cr) -C系合金抗 2 0 %HCl水溶液的腐蚀性能高于 0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  相似文献   
574.
介绍了垂直深度达120mm的J型奥氏体钢焊缝超声检测用纵波斜射双晶探头的设计参数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75.
研究不同冷变形量(0,20%和50%)对固溶态含铝奥氏体不锈钢在650℃、时效120 h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冷变形量由0增加至20%时,位错密度急剧增加,而当冷变形量增加到50%时,位错密度增加缓慢。在晶内,不同冷变形量的3种样品均可见NiAl析出相,其析出数量与冷变形量成正比。当冷变形量为20%时,可使NiAl相尺寸略微细化;而当冷变形量增加到50%时,可使NiAl相的尺寸略微粗化。在晶界处,3种样品均析出较多的Cr23C6。冷变形量分别为20%和50%的样品,晶界处Laves相和NiAl相的析出量增多,但Laves相在晶内的析出量则较少。在室温时,适当的冷变形量会使实验钢的强度显著提高,进一步加大冷变形量对强度的贡献很小,但会明显削弱实验钢塑性;高温时,50%冷变形量样品的强度比20%冷变形量的样品强度低,但塑性略有提高。综上所述,当冷变形量为20%时,合金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576.
为解决含铋(Bi)奥氏体不锈钢棒材在三辊行星轧制中的芯部开裂问题,本文采用Brozzo延性断裂准则和有限元模拟方法,确定了三辊行星轧制含Bi不锈钢棒材的断裂阈值,采用5因素、4水平正交实验对材料延性断裂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极差分析,获得了一组最佳轧制工艺参数,即:加热温度1200℃、摩擦系数0.4、轧辊轴线与轧件轴线偏转...  相似文献   
577.
578.
包晶微合金钢具有高强、高韧、易焊接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交通运输、海洋工程等领域。然而,包晶钢在连铸过程中常于铸坯表层生成粗大柱状奥氏体晶粒,是致使铸坯矫直过程形成角部横裂纹等质量缺陷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快速定向凝固装置实验研究了Ti元素对包晶钢凝固过程铸态粗大柱状奥氏体细化的影响,并利用扫描与透射电镜分析了Ti的析出物在包晶钢凝固过程中的尺寸与分布规律。其研究结果表明,在包晶钢凝固过程中其奥氏体组织主要由粗大柱状奥氏体与细小柱状奥氏体组成,随着Ti含量的增加,粗大柱状奥氏体区域逐渐减小。当Ti含量增加至0.09wt%时,粗大柱状奥氏体完全消失。在凝固过程中,微米级别碳氮化钛将最先在液相中形成,从而降低细小柱状奥氏体向粗大柱状奥氏体不连续生长的转变温度。随着转变温度的降低,纳米级碳氮化钛将在奥氏体相中析出并钉扎晶界,从而细化包晶钢铸态奥氏体晶粒。  相似文献   
579.
基于混合模型及吉布斯能量平衡模型思想,建立了一种简单的吉布斯能量平衡模型,应用于Fe-C-Mn低碳钢在780℃两相区等温过程中的铁素体向奥氏体相变模拟,并分析了三种吉布斯自由能、有效晶粒尺寸、元素分布等对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晶粒尺寸及界面迁移率影响相变速率,但对最终奥氏体体积分数无影响;相变过程中相界面处锰元素的富集导致的能量耗散同时降低了相变速率及最终奥氏体体积分数.对模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80.
晶界工程是改善晶界特性以提高抗晶间退化能力的一种可行方法,能有效提高Σ重位点阵晶界的比例。研究基于304奥氏体不锈钢,通过控制不同的热机械加工工艺,以获得更高的Σ重位点阵晶界,优化晶界特征分布,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分析不同样品的微观结构,通过室温拉伸试验研究晶界类型对304型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晶界工程处理的样品,其伸长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分析断口微观形貌、平均施密特因子、泰勒因子得出,晶界工程处理能使得304奥氏体不锈钢基体内的第二相杂质减少、微观区域应变分布更均匀、滑移系统的激活过程更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