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7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同志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它像一盏不灭的明灯指引着革命。彭德怀同志正是在这盏明灯的照耀下率部来到井冈山,与朱毛会师,在危难之际又顾全大局固守井冈山,后来再度挥师井冈山,对巩固和发展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对太行山南段植被的生态环境植被类型组成和分布作了初步探讨,论述了6个植被型、27个群系,并对植被的合理利用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03.
南昌起义孕育的“八一精神”,其内涵是丰富的,而“敢为人先、开拓进取”是“八一精神”最本质的内涵,也是其核心和精髓之所在.南昌起义培育滋养了一大批革命者,李文林等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承继着“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精神,创建了为毛泽东所赞誉的“李文林式根据地”——东固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04.
浅析提高太行荒山造林成活率解决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小江 《太原科技》2014,(11):22-23
对当前太行荒山造林成活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探讨性地提出了对太行荒山造林成活率低这一问题的部分解决意见,进一步提高太行荒山造林成活率,促进了当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5.
刘芳  薛勇 《科技咨询导报》2008,(12):138-138
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的载体,一直被人们关注着。太行地域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民居建筑作为当地民俗生活的物质载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环境的影响必然也形成了独特的地方建筑文化特色。而太行地域周边环境的研究必然为我们揭示地方建筑特色产生的渊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挺进华北前线,在太行山区创建了敌后根据地。敌后根据地政权以抗日、民生和民主为政策导向,以组织对敌斗争、开展建设、改善民生、实施民主等为日常职能,是中共在敌后坚持抗战的重要依托。抗日根据地政权所实施的各项政策,落实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方针,推动了根据地社会性质革命性转变,促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生成。尤其是根据地政权秉持执政为民的理念,使中国共产党获得广泛群众基础。关注民生、统一战线和抗日救国成为根据地政权施政中的显要标识,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局部执政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07.
右江革命根据地开展的反腐倡廉革命斗争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开展的反腐倡廉建设之一.这一优良传统为当代大学生廉洁自律教育提供了本正源清的优质资源、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奠定了优秀文化根基、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应大力弘扬和传承右江革命根据地反腐倡廉优良传统,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法纪教育、爱国奉献教育、勤俭戒奢教育、诚信感恩教育和密切联系群众教育.  相似文献   
108.
<正>百里太行显妖娆,云燕霞蔚秀麻田。麻田,位于晋中市左权县城南45千米处,太行山中段西侧,清漳河中下游。这里的山犹百里画廊,水似江南秀色、奇峰屹立、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在抗日战争时期,麻田曾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及八路军总部驻扎最久的太行山老革命根据地。探寻先辈足迹,感受红色文化,徜徉山水之间,领略万千美景,走进绵延太行山,不能不去是麻田。  相似文献   
109.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华北各根据地政府相继颁布一系列法规,使根据地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同时建立司法制度,推进公平审判工作,促进了根据地法制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0.
百色起义时期,右江流域天奉一带活跃着一支经苏维埃政府批准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一师第二团”的队伍.红七军主力北上以后,在根据地红军力量十分薄弱和屡遭受挫的情况下,这支队伍在中国共产党左右江地方党组织的团结和带领下,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地方武装斗争,开辟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救国奋斗史.文章以民间遗存的书信、歌谣、口述回忆等材料,重现中国工农红军救国奋斗团的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