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0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159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198篇
教育与普及   3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7篇
现状及发展   30篇
综合类   6174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54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384篇
  2007年   427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3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以新疆地区沙漠砂作为细骨料部分替代工程用砂,并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玄武岩纤维,制作了9根不同剪跨比、玄武岩纤维掺量和配箍率的玄武岩纤维高强沙漠砂混凝土梁,通过两点对称加载进行受剪破坏试验。基于声发射技术与分形理论对受剪梁损伤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定量分析了受剪梁损伤演化与不同变量因素间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声发射累计能量的增长随梁的破坏过程呈指数趋势,能量参数及梁表面裂缝分形维数随荷载水平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分形维数达到1.206 8。在相同荷载水平下,当剪跨比为1.5、纤维体积掺量为0.4%时,试验梁损伤最小。建立了基于声发射参数和试验梁表面裂缝分形维数的受剪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992.
中药植物中含有丰富的纤维资源,对丹参渣和三七渣复合物中的膳食纤维进行提取,能够提高其利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酶–化学法提取丹参渣和三七渣复合物的膳食纤维(SPRC-DF),通过单因素及L9(34)正交实验得到最优提取工艺为:α-淀粉酶添加量0.07%、NaOH质量分数3.5%、碱解温度90℃、碱解时间4 h,在此条件下总膳食纤维含量为90.68%。随后测得其主要含有纤维素(59.54%)、半纤维素(18.61%)、木质素(11.70%)和果胶(3.27%)。SPRC-DF的持水力为(7.75±0.23)g/g,持油力为(4.58±0.09)g/g,膨胀力为(5.42±0.17)m L/g,阳离子交换能力为(0.12±0.01)mmol/g,胆固醇吸附能力为(14.11±0.43)μg/g(pH 2.0)、(21.13±0.24)μg/g(pH 7.0),葡萄糖吸附能力为(3.41±2.63)μg/g。SPRC-DF的重金属含量符合GB 1674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的国家限量标准。SPRC-DF粉体流动性较...  相似文献   
993.
以棉短绒为原料,制备了纤维素纳米晶(cellulose nanocrystalline,CNC)、纤维素纳米纤维(cellulose nanofiber,CNF)和微纤化纤维素(microfibrillatedcellulose,MFC),并以不同浓度将其与海藻酸钠共混制备湿态海藻酸钠膜,评价了纤维素种类、尺寸对湿态海藻酸钠膜的机械性能、光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NC和CNF均为纳米级纤维素,CNC宽度为(26.86±4.59) nm,长径比小于10,CNF宽度为(34.45±5.63) nm,长径比大于50;MFC为微米级纤维素,宽度为(1.43±0.96)μm,长径比大于100。当CNC和CNF添加量达到1.5%、MFC添加量达到1%时均能显著提高湿态膜的机械性能,其中拉伸强度由0.60 MPa分别增加到1.16 MPa、1.09 MPa和0.98 MPa。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分析,添加1.5%CNC制得的复合膜结构更加致密均匀,各成分协同性良好。采用上述3种纤维素与海藻酸钠共混均能提高膜的机械性能,这为海藻酸钠–纤维素复合膜在共挤香肠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4.
玄武岩纤维加固震损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三维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试验(包括施加低周反复荷载预震损、灌缝修复处理、运用玄武岩纤维加固和施加低周反复荷载至节点破坏试验),研究玄武岩纤维对震损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加固效果。根据试验现象和试验数据,对不同三维框架节点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极限承载力、延性系数以及节点表面的玄武岩纤维的应变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玄武岩纤维加固的三维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均实现了"强柱弱梁"的设计目标,破坏形态均为梁弯曲破坏形式,加固后节点的滞回曲线饱满,极限承载力和位移延性系数均有所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995.
在500℃实验条件下, 通过锡粉催化分解二茂铁, 反应12 h 获得大量高纯Fe3O4/螺旋形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 表征结果表明, Fe3O4 纳米颗粒的直径主要集中在35~65 nm 之间,螺旋形碳纳米纤维的直径为40~70 nm. 调节反应温度可以控制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组成. 在此基础上, 讨论了Fe3O4/螺旋形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 500℃反应12 h 制得Fe3O4/螺旋形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磁滞回线表现出铁磁行为, 其饱和磁化率、剩余磁化率和矫顽力分别为29.8 emu/g, 9.6 emu/g 和306.6 Oe.  相似文献   
996.
选取金川二矿区全尾砂和棒磨砂为实验材料,采用全面实验设计法,探究聚丙烯纤维对粗骨料膏体剪切应力及流变特性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建立关于纤维体积率(纤维掺量与密度之比)和长径比(纤维长度与直径之比)的流变特性计算模型,以期为掺纤维粗骨料膏体流变性能预测提供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掺入聚丙烯纤维会弱化膏体的剪切稀化和剪切增稠现...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从合成纤维的发展历史出发,讨论了超细纤维产生的必然性,介绍了超细纤维的纤度界限、特性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超微细工程技术,并对超细纤维的应用、发展趋势作了述评.  相似文献   
998.
裂缝性气藏中孔隙介质包括压裂裂缝、天然裂缝及基质孔隙。考虑裂缝与基质间的物质交换,建立了考虑压裂裂缝的多重孔隙介质渗流数学模型,研制了裂缝性气藏压裂后生产动态模拟器。根据库车天然裂缝发育程度综合量化分类,天然裂缝发育程度是影响压裂后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裂缝系统连通差、发育差的气藏,压裂后也难以获得理想的增产效果。统计分析了裂缝参数与渗透率的关系,裂缝密度与测试渗透率相关性好,给出了裂缝密度与渗透率的关系,建立了渗透率地质模型。结合裂缝性砂岩气藏压裂井生产动态模拟器,通过拟合试采压力校正渗透率,打破了关井测试计算地层渗透率的传统做法。通过实例计算表明,所建立的多重介质渗流数学模型和渗透率地质模型是合理的,试采压力拟合精度高,校正渗透率准确且误差较小,为油田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9.
钢-玄武岩混杂纤维道面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道面混凝土的使用特点及要求,为提高道面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对钢-玄武岩混杂纤维道面混凝土(steel-basalt hybrid fibers reinforced pavement concrete,简称SBHFRPC)的工作性及基本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钢纤维以0.9%、1.2%、1.5%、1.8%四种体积掺率和玄武岩纤维以0.05%、0.10%、0.15%三种体积掺率相互混杂对机场道面混凝土抗折、抗压强度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对钢-玄武岩混杂纤维机场道面混凝土的基本力学增强机理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混杂纤维对道面混凝土有较好的力学增强性能,在钢纤维掺量为1.5%,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10%时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000.
黄先桃  谢青青  申波  刘凯  陈松  邓懋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5):15735-15741
为研究石粉含量和纤维掺量对C80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包括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本文结合Digimat和Abaqus建立2D随机骨料模型、3D纤维混凝土细观模型。将不同石粉含量、纤维掺量下混凝土的数值模拟与同等条件下基本力学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2D随机骨料模型中过高(石粉含量大于5%时称为高石粉含量)的石粉含量会降低混凝土的整体力学性能,石粉含量越低模拟值与试验值越接近,当石粉含量为5%时混凝土的整体力学性能达到最佳。3D纤维混凝土细观模型中不同纤维类型对高石粉含量混凝土的强度有不同影响,与玄武岩纤维相比,铜镀纤维的掺入对高石粉含量下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增幅更明显。铜镀纤维体积分数为4%和6%时均能提高混凝土力学性能,当体积分数为6%时,混凝土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误差小于7.1%且力学性能达到最优;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抗压性能随纤维体积率的增加而降低,当纤维体积率为1 kg/m3时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范围在0.4%-8.7%,但对混凝土整体力学性能的提升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