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与普及   48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8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凡星  宗言 《世界知识》2011,(21):20-23
戴有色眼镜看不清中国 ◆西方的“中国热”不断升温,但为什么西方总对中国的战略意图感到“模糊”?  相似文献   
13.
方生 《科学大观园》2009,(20):75-75
海底世界对人们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秘密,但是有一个人相信他最新的发明将改变这一切。格拉哈姆·霍克斯已经研制出一种新型潜水机器“深水飞行超级猎鹰”被戏称为“大洋里的里尔飞机具有非常新颖的潜水性能,可以帮助人们去探索这个星球上了解得最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14.
动物为什么不会迷失方向呢?最近两项新的研究揭示了动物是如何利用自身固有的"指南针"来识别方向的。研究人员发现迁徙的海龟是依靠地域性磁场在北大西洋中游动的,他们认为,海龟通过沿着—个被称为北大洋环流的循环流动系统,确定自身的方位,避免了进入危险的寒冷水域。  相似文献   
15.
《科学之友》2004,(12):60-61
你是一个水分子,正在太平洋里游荡,身边围绕着千千万万个最亲近的水分子朋友。你们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好长好长的时间——比恐龙要早,甚至于比一棵植物还早。今天你和朋友们一直在靠近洋面的地方聊天。阳光照在身上,你感到它的能量使你发生变化,好像被加速了。突然,你已经不再是液体的一部分了,而且也不再在大洋里了。你变成了蒸汽!  相似文献   
16.
建议我国的地球科学和地质勘探工作者逐步开展四大地球科学工程的研究与开发:参与由日本等筹划的大洋综合钻探计划;开发西北太平洋中国专署经济区的海底结核矿矿产资源;制定开发天然气水合物 (gas hydrate) 的技术方针,抓紧有关工艺及设备的研究;进一步加强深部地球科学的探索,深入开展青藏高原的科学钻探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申小海  曾峰  薛克武 《河南科学》2008,26(3):343-347
分析了热力和离极力对地壳板块的作用.通过引入质心的概念,对两亿年以来板块的运动及其未来趋势进行了讨论,特别是对南极洲和印度板块的过去和未来,有较为新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世界,并肩在路上。这是国人绘制的全球科技合作新蓝图。从2001年至今,我国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已启动实施了11年,这一纸蓝图铺开,自此耕耘不辍,在多项国际科技合作中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热核实验堆计划、全球对地测系统、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欧盟“伽利略”计划……无不有黑发黄肤的身影参与其中。科技外交:一马当先,处于我国外交战线的前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和价值链快速分解,人们的创新活动日益连成整体,也让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相互合作。“十一五”期间,中国科技外交进入重要发展阶段,气候变化、能源环保、粮食安全、重大疾病防控、国际标准制定等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的全球性挑战,日益成为外交领域的重要议题。科技外交已处于我国外交战线的前沿。  相似文献   
19.
 南海深部计划与国际大洋钻探航次取得了一系列创新进展与重大突破:1)发现南海陆缘岩石圈减薄之初未出现地幔蛇纹岩出露,且岩浆迅速出现;2)新提出南海不是“小大西洋”,而是“板缘张裂”盆地,与经典的大西洋型“板内张裂”陆缘模式不同;3)揭示南海受到俯冲带的强烈控制,提出俯冲诱发地幔上涌并影响南海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20.
大洋地壳的跷跷板现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前后,东西太平洋海面高度分别升降40cm,水均衡作用使洋壳反向升降13cm。由此形成的东西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是厄尔尼诺现象与地震火山活动一一对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