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7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41.
媒介与社会的联系是复杂和多元的,大众媒介的社会整合功能有模糊之处,既能有助于也能颠覆社会团结。在当下社会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大众传媒应该转型成为社会各阶层利益表达的工具,成为促进社会冲突与问题的解决,帮助社会实现调解和跨阶层沟通的整合工具。  相似文献   
42.
大众传播媒介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对当代大学生的一次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出发,就大众传播媒介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所形成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教育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43.
网络晒客的大众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类似“晒客”的信息分享、传播形式非常普遍,文章选择有代表性的“晒客”,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此类信息传播有较为全面、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44.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学技术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 ,极大地影响着高科技的各个领域。信息社会正在引起人类教育的巨大变革 ,这种变革可谓无所不至 ,它对现有教学体制与模式的冲击和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45.
雷丽莎  耿伟杰  王晓璐 《科技信息》2010,(19):I0098-I0098,I0127
文献需要通过各种传播途径来达到传播效果,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将文献传播分为人际传播、组织机构传播途径和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等三个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文献传播途径的简单分析,以及对三个主要传播途径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读者选择文献信息传播的最优途径。  相似文献   
46.
陈潇 《科技信息》2010,(33):180-180
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地球村”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真正实现。这一时代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手机媒体作为现在新兴的第五媒体,以其及时、便捷、互动性强和融合多种没接技术的特点.不但改变着传统媒体的传播理念及运作方式.对同样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际传播的影响也不可小觑。手机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一个典型代表.对国际传播产生了极大地影响。而国际传播也因为手机媒体的出现,传播内容更加多样化,互动性不断增强、本文主要从手机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优势,手机媒体对国际传播的影响以及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几个方面介绍手机媒体与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47.
赵相国 《创新科技》2004,(11):48-49
<正> 商标本身作为一个符号并不具备任何保护意义,但如果没有商标,我们识别商品的成本将会大大增加;并且,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普及和跨国贸易的日益频繁,商标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正与日俱增。作为企业信誉的载体,商标已经从简单的区别商品的出处的符号变成广告促销工具,成为企业最有力的竞争手段。要想从保护有形的商品到保护  相似文献   
48.
大众传播媒介与旅游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大众传播媒介成为传播旅游信息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旅游业也推动了传媒领域的建设和发展.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49.
随着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飞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大众传播媒体。手机增加了上网、聊天、购物和阅读等多种功能。手机的普及和便携性、手机性能的提高以及无线上网资费的下调,使得近年来手机阅读发展快速。一、我国国民阅读现状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始于1999年,是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开展了11次。  相似文献   
50.
文章讨论了大众传播与战争伦理的关系,指出大众传播促进了战争伦理的逐步完善与超越国界及对战争文明程度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