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9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317篇
系统科学   24篇
丛书文集   399篇
教育与普及   56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7篇
现状及发展   69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8345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465篇
  2013年   360篇
  2012年   427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444篇
  2009年   527篇
  2008年   559篇
  2007年   515篇
  2006年   434篇
  2005年   416篇
  2004年   374篇
  2003年   376篇
  2002年   350篇
  2001年   356篇
  2000年   301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205篇
  1997年   211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41.
以1-(4-苯甲酰)-2-丙基-1H-咪唑-4,5-二甲酸(H3cpimda)为配体,以MnCl2·4H2O为金属源,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锰的新型配位聚合物{[Mn(H2cpimda)2(H2O)2]·H2O}n,并通过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该配位聚合物的组成和晶体结构。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配位聚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9.5750(1)?,b=12.985(3)?,c=16.554(3)?;α=88.12(3)o,β=82.33(3)o,γ=78.48(3)o。配位聚合物中的Mn(II)离子分别与来自2个不同cpimda阴离子上的N、O原子以及2个配位水分子的O原子形成了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942.
在辅助配体3-(2-甲基-1H-咪唑-1-基)-5-(5-甲基-1H-咪唑-1-基)吡啶(MIMIP)的辅助下, 乳酸衍生物(R)-4-(1-羧基乙氧基)苯甲酸((R)-H2CBA)和(S)-4-(1-羧基乙氧基)苯甲酸((S)-H2CBA)分别与Cd(Ⅱ)通过溶剂热反应得到一对结构新颖的单一手性配位聚合物-[Cd((R)-CBA)(MIMIP)\]·H2O (1-R)和[Cd((S)-CBA)(MIMIP)]·H2O (1-S), 并测试两个配合物的粉末衍射光谱、 热稳定性、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性质.  结果表明: 1-R和1-S均结晶于单斜的P212121空间群, 具有三维超分子框架的对映体; 在1-R中, (R)-CBA2-和MIMIP分别与Cd(Ⅱ)沿b轴形成两种右手螺旋链, 在1-S中, (S)-CBA2-和MIMIP与Cd(Ⅱ)形成对映的左手螺旋链;  (R)-CBA2-和MIMIP与Cd(Ⅱ)在1-R中形成左手螺旋链,(R)-CBA2-和MIMIP与Cd(Ⅱ)在1-S中形成对映的右手螺旋链.  相似文献   
943.
研究了质子交换膜电解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electrolysis cell,PEMEC)阳极流场内的氧气泡运动特性,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方法分析了多孔输运层(porous transport layer,PTL)表面接触角、液态水流速、氧气产生速率及PTL孔径对氧气泡在流道中运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TL处理为亲水性有利于气泡脱离,降低表面气体覆盖率,促进液态水到达催化层;高的液态水流速会减小气泡脱离时间及脱离体积,降低PTL表面气体覆盖率及容积含气率,促进气泡从流道中排出;气体生成速率增大会提高流道容积含气率和PTL表面气体覆盖率,不利于电解池的运行;随PTL孔径增大,气泡脱离体积增大,脱离时间先减小后增加.  相似文献   
944.
为了改性环氧树脂阻燃性能,通过取代反应和缩合反应制备一种新型含磷/氮二元杂化物—磷酸4-(1H-苯并咪唑-2-基)-苯基酯二苯酯(PBIm),并作为有机官能团与乙酸铜-水合物反应合成含磷苯并咪唑基铜配合物阻燃剂PBIm-Cu,将其添加到环氧树脂(EP)中,制备阻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PBIm-Cu/EP).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核磁氢谱和核磁磷谱对阻燃剂PBIm和PBIm-Cu进行结构表征.采用热重分析仪(TGA)、极限氧指数测定仪(LOI)和锥形量热仪(CCA)测试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PBIm-Cu质量分数为7%的PBIm-Cu/EP体系在垂直燃烧测试中通过了 V-1级,LOI增加到31.6%,并且,峰值放热速率(PHRR)、总热释放量(THR)和总排烟量(TSP)较纯EP分别降低64%,41%和43%,残重率达到了26.7%.SEM 结果显示:PBIm-Cu/EP材料燃烧后碳层表面光滑连续且致密.  相似文献   
945.
含水乙醇在具有现有燃料乙醇优点的同时,还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应用高速摄像机和定容弹系统,在五孔直喷汽油喷油器上研究体积分数95%的含水乙醇在不同燃油温度和喷射背压下的喷雾特性,分析其喷雾形态、贯穿距、喷雾锥角、喷雾宽度、喷雾投影面积及闪沸现象,并与纯汽油的喷雾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含水乙醇喷雾处于冷态射流状态时,贯穿距大于汽油并随背压升高而降低、油温升高而升高;喷雾锥角小于汽油,并随着背压升高而减小;在完全闪沸状态下,喷雾坍塌成单束油束,喷雾贯穿距明显增长,喷雾锥角明显减小,在靠近喷孔区域喷雾宽度增加,远离喷孔区域喷雾宽度减小,此时喷雾投影面积主要受喷射背压影响。  相似文献   
946.
简要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激子利用机制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经历了3代更迭,最近人们又提出了几种新的方法来提高激子利用率.与此同时,结合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新型数据驱动技术也成为目前探索新颖高效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趋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后,已经成功地从实验室走进千家万户,正慢慢地改善着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947.
石墨相氮化碳纳米薄片(g-C3N4NSs)具有优良的电化学发光(ECL)性能和良好的成膜特性.以g-C3N4NSs作为ECL材料,利用其良好的成膜性能将其固定在玻碳电极(GCE)上,再以毒死蜱(CPF)作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作功能单体,通过分子自组装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将该聚合物引入g-C3N4NSs修饰电极,构建了一个MIP-ECL传感器.除去模板分子的传感器能够选择性识别CPF,利用CPF对g-C3N4NSs ECL信号的淬灭作用实现了CPF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传感器对CPF的线性响应范围是1.0×10-8~1.0×10-4mol·L-1,检出限(LOD)是5.0 nmol·L-1,用于蔬菜中CPF残留量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48.
酶因在催化过程中展现出特异的选择性和活性而备受关注.在配位自组装过程中,通过调节金属结点的种类和有机配体结构,金属-有机分子笼(MOCs)的空腔可获得多种作用力协同的特殊环境.近年来,对于超分子反应器的研究显示,其空腔结构类似于生物酶,能在催化过程中展现出非常高的反应速率、空间和立体选择性,这一特性引起了科学家们的研究兴趣.文章就近两年MOCs在催化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49.
金属有机笼(metal organic cages,MOCs)作为新型多孔材料的一种,具有几何形状可调、空腔结构多样、易于修饰等特点,目前在传感、催化、分子识别等领域有着较多的应用,其合成方法途径也是多种多样,同时基于MOCs的选择性吸附和色谱分离应用也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本文总结了近几年MOCs的合成方法与在选择性吸附和色谱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0.
针对多孔材料的孔结构对其宏观力学性能及其破裂机制与耐久性的影响,对两种不同孔结构的多孔材料进行了单轴压缩和冻融循环试验,建立了能反映材料内部孔隙结构的三维非均匀数值模型,对两种多孔材料在单轴压缩下的破裂机制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孔结构对于金尾矿多孔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较大的孔隙率除会显著降低材料的抗压强度外,吸能性能会显著增加;在±25℃范围内冻融循环10次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表明,当金尾矿多孔材料的孔隙率较小且为闭孔结构时,孔洞因冻融造成的孔壁颗粒脱落填塞而造成材料的抗冻性能有所提高;孔隙率较小时,金尾矿多孔材料在单轴压缩下的裂纹扩展主要从试件两端向试件中部扩展贯通为一条连续主拉裂纹,次生裂纹较少;而孔隙率较大时,压缩过程会出现大量微裂纹,最终主裂纹附近会伴随大量次生裂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