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8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357篇
系统科学   73篇
丛书文集   463篇
教育与普及   4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96篇
现状及发展   37篇
综合类   904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465篇
  2013年   414篇
  2012年   435篇
  2011年   542篇
  2010年   454篇
  2009年   527篇
  2008年   525篇
  2007年   514篇
  2006年   403篇
  2005年   397篇
  2004年   356篇
  2003年   410篇
  2002年   357篇
  2001年   393篇
  2000年   320篇
  1999年   314篇
  1998年   266篇
  1997年   280篇
  1996年   226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177篇
  1993年   148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富马酸烷·3-PG酯抗氧化和防霉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没食子酸丙酯 (PG)的抗氧化活性、富马酸酯的防霉活性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 ,对其分子结构进行改造 ,设计出一类新型化合物———富马酸烷·3-PG酯 .对五种目标产物进行抗氧化和防霉性能测试的结果表明 ,它们均同时具有与没食子酸丙酯相当的抗氧化性能和与富马酸二甲酯相当的防霉性能 ,打破了以往抗氧化剂和防霉剂需分别添加的传统  相似文献   
42.
用离子束增强沉积的方法,在304不锈钢表面合成了Al及Al-Y薄膜.通过在950℃、1050℃的恒温氧化和950℃的循环氧化实验发现,由于Al_2O_3保护膜的生成显著提高了304不锈钢的抗氧化性,而Y的加入又明显地提高了Al_2O_3氧化膜的抗循环氧化能力.本文通过SEM、AES、EPMA及X射线衍射相分析等手段,分析了氧化产物层的形貌和组成.并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Al、Y有益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43.
直到不久以前,外星人还只是书本或者电影中描写的情节。随着人类探索宇宙步伐的不断前进,幻想和科学之间的鸿沟在不断缩小。一门新的学科应运而生,这就是外空生物学,它正是研究地球以外生物进化的学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还有谁生活在这茫茫星空中?  相似文献   
44.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职生的英语口语技能显得越来越重要。本课题旨在探讨在中职学校中,开展对英语口语教学与训练进行控制型干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5.
《科技咨询导报》2008,(17):79-79
本文通过对一起由于电暖气内热引发火灾的调查,分析了此类电暖气的火灾危险性,探讨根据电暖气留下的的相应痕迹判定火灾原因进行鉴定的方法,可为从事火灾调查人员勘查此类火灾现场和认定火灾原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阐述了生产玻璃钢地下输水管道的工艺流程及管壁各层的设计内容及其作用,分析了各工艺中的工艺要点,并给出了生产工艺数据。  相似文献   
47.
细胞是人体和其他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细胞膜将细胞内容物与细胞外液分隔开来,使细胞独立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持内环境处于稳定状态是机体执行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而这种状态的维持有赖于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48.
概述了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分析了该工艺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  相似文献   
49.
潘洁敏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1):135-138
从日本人的“ラち”、“そと”意识角度出发,通过对川端康成、志贺直哉的几部小说进行分析统计,探讨日语在描写过去的事件中,插入“内时态‘る’形”的条件和原因。分析发现当作者为了使作品更生动,或是作者与作品中人物产生“同感”时,或是表达作者的主观思想、评论时,往往发生时态的转换。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