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本文提出了一种从孟塞尔标号(H、V、C)向CIE色座标(x、y、Y)转化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了牛顿插值公式及二元函数插值法。为了准确迅速地在计算机上实现这种转换,给出了转换程序。  相似文献   
22.
中原油田洒落原油对地下水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洒落石油对地下水的污染主要分布在井下作业频繁的采油井井场内。在原油污染中心地带,表层土壤受污染最重,边缘地带稍轻;原油组分中非饱和烃运移能力最强;在天然条件下,原油污染物自然降解率较小;在污染区内,包气带中油污染向下运移并不与表层油污染浓度成正比。油污染在包气带中迁移受油污染浓度大小的控制,当石油污染物的浓度大于近似残余饱和度,污染物向下迁移,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相似文献   
23.
高孔低胶结砂岩储层饱和度和压力变化的时移地震AVO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X油田高孔低胶结砂岩储层在含油饱和度和压力变化时纵、横波速度计算方法,并将计算数据与实际测井资料进行了对比。岩石物理参数计算和时移地震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正演模拟表明,X油田油藏含油饱和度变化时,地震纵波速度变化十分明显,而横波速度变化较小;储层顶反射P-P波AVO曲线变化明显,而P-S转换波AVO曲线变化很小。油藏有效压力变化对地震纵、横波速度有近似程度的影响,储层顶反射P-P波AVO曲线在入射角较小(θ<20°)时变化明显,而P-S转换波AVO曲线在入射角中等(30°<θ<50°)时变化明显。模拟结果对分析X油田时移地震可行性,确定油藏变化范围,区分油藏含油饱和度和压力变化,乃至真正实现时移地震定量解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无损伤血氧饱和度测量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脉搏血氧测定法的测量原理 ,以及采用指套式传感器、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 0C5 0芯片和A/D转换器等构成的无损伤血氧饱和度测量系统的电路及程序 .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较高饱和度土的动力加固法的加固机理和作用的简要阐述 ,针对一具体加固的工程实例进行实地测试 ,并根据试验分析结果 ,对较高饱和度土的动力加固法作用及效果作出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估  相似文献   
26.
本实验以不同类型的砂岩为试样,在常温常压下用超声参数测定仪测量了饱和度、频率和流体类型对多孔隙岩石中声波衰减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在干燥岩石中,纵波衰减比横波高;在被流体完全或部分饱和的岩石中,纵、横波的衰减均高于在干燥岩石中的衰减,横波的衰减的增加量比纵波大,并以复杂的方式依赖于饱和度。(2)在饱和盐水的岩石中,声波振幅随频率的增高而呈指数衰减。在低频段,声波有较大的衰减变化率;在某一特征频率(600kHz左右)之后,振幅与频率基本无关。(3)对同一块样品,饱和不同类型的流体,声波的振幅随流体的粘度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7.
用流线方法模拟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建立了实用的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数学模型,在力求模型简化的同时,较为全面地考虑了驱替过程的主要渗流机理(如界面张力变化、粘度变化、吸附等)。模型忽略了微乳相的形成,适用于低pH值三元复合驱体系。用流线方法求解该模型,在结合边界元方法确定复杂边界条件下稳态渗流场流线分布的基础上,对流管内的一维渗流问题求解。应用显式全变差递减(TVD)法求解饱和度方程;求解浓度方程过程中,采用Crank—Nicolson差分格式进行空间项离散,对时间项变量进行了拟线性处理,保证了计算的稳定性。新建模型具有输入参数较少、计算快捷的优点,并适用于任意形状边界条件下各种井网配置的复合驱驱替动态计算问题。与化学驱软件UTCHEM的计算结果对比,证实该模型计算结果可靠、计算速度快、稳定性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8.
湿地降温增湿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湿地对周边区域空气的降温增湿效应,建立了空气、水气的流动与扩散混合模型,描述给定空间的传热传质过程.控制方程包括连续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和水气守恒方程.对每一相各自的流动,采用κ-ε双方程模型;对于两相的湍流流动,采用混合湍流模型.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得出给定区域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空间分布.对实测案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值与测定值符合良好,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和计算方法可以很好地描述湿地对周边区域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由等温线可以看到,低温空气的扩散在近湿地处,影响最大的区域距地面一定高度.冷空气从湿地边沿向远处及上下扩散,在温度最低区略有上升,到一定远处又下降至地面.对于相对湿度,在靠近湿地区域水气对地面附近的影响比气温影响明显,而远处水气对地面附近的影响不及气温影响大.  相似文献   
29.
以1961~2005年多伦县气象站气象记录为主要数据来源,选取气温、降水量、蒸发量、干湿度等指标,采用常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年均和季度变化的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多伦县年均气温趋于上升趋势,降水量波动较大,并且夏季降水量对全年降水量贡献最大.年均蒸发量总趋势是下降的,整体上比较稳定.干湿度趋于上升,呈现变湿润趋势.近50年来多伦县气候呈现增温增湿的趋势.  相似文献   
30.
为研究环流反应器对干空气的增湿效果,分别测量了不同液位和气速条件下环流反应器的进出口气体湿度值,比较了进出口气体湿度变化和增湿效果.并在低液位条件下建立了水分传递的传质模型,推导出传质系数的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在空气和自来水体系的环流反应器实验中,气体增湿效果显著,证明了采用干空气增湿方法浓缩母液的工艺可能性.但由于实验中采用的环流反应器内径小、气速低,单位时间内干空气带走的水分有限,为提高母液浓缩效率可采用降低反应器高度、增大反应器横向尺寸和气速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