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岩煤层对比是煤田地质勘探阶段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尤其在地质构造复杂.煤层不稳定,含煤层数多,层间距小的云南宣威井田,勘探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解决岩煤层对比问题。  相似文献   
62.
辽河盆地新生界火山喷发旋回和期次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300口钻遇火山岩层系的岩心及岩屑薄片、测井和地震等资料,依据火山地层学方法及地震火山地层学理论,通过火山地层界面识别,研究辽河盆地新生界火山喷发旋回和期次,对各个喷发旋回、期次火山地层进行平面成图,揭示火山活动时空规律;进一步结合火山地层分布与油气的关系,探究火山喷发旋回、期次的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辽河盆地新生界火山岩系可划分为4旋回15期;底部旋回一和顶部旋回四为玄武岩,显示火山喷发以基性岩开始,又以基性岩结束;中部的旋回二和三均为玄武岩→粗面岩→玄武岩的岩性序列,构成本区火山地层的主体。火山岩受北东向主干断裂控制,最大厚度位于断裂带附近;早期(期次1至期次2)全区分布,末期(期次15)分布局限;中期(期次3至期次14)表现为喷发中心由北向南依次迁移特征。该结果提高了火山岩序列的纵向刻画精度,厘清了有利火山岩层系的空间分布,有助于寻找火山岩勘探新层系。以往辽河盆地火山岩勘探主要集中于沙三段中亚段粗面岩(期次5),本次研究发现与粗面岩相邻的期次4、期次6、期次7玄武岩亦展现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3.
对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樊页1井始新世的沙四上纯上亚段和沙四上纯下亚段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小波分析和频谱分析,发现樊页1井沙四上亚段记录了米兰科维奇旋回。通过对黄赤交角周期进行高斯带通滤波,建立了精度为0.038 ka的樊页1井沙四上亚段"浮动"天文年代标尺。樊页1井沙四上亚段共记录了80个黄赤交角周期,据此确定沙四上亚段沉积的持续时间约为3.04 Ma。依据天文年代标尺计算出沙四上纯上亚段的沉积速率为0.09~0.1 m/ka,沙四上纯下亚段的沉积速率为0.105~0.147 m/ka。同时,天文旋回与岩性变化之间存在较好的对应,说明天文周期是湖相细粒沉积岩的一个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4.
ZY剖面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反映了民勤盆地降水、水动力搬运强度及湖面水位高低的变化,利用剖面沉积物的粒度资料,发现该剖面自12kaBP以来风成沉积与湖相和浅湖相沉积在粒度上具有多次显著的粗细韵律交替变化,粒度参数Mz,σ,Sk,Kg和SC/S亦随之相应为多波动峰谷交替的态势.同时,粒度特征值Φ5,Φ16,Φ25,Φ50,Φ75,Φ84,Φ95相应地表现为非常有节奏地跳动,据此,将ZY剖面分为2个风成沉积、2个湖相沉积和2个浅湖相沉积,并认为其是12kaBP以来在东亚冬夏古季风交替影响下沙漠演变的一个颇为完整的气候—地层记录。本剖面不仅可以作为古环境与古气候变化的自然记录,而且剖面所反映的环境变化为研究本区土地退化、荒漠化等问题提供了自然背景。  相似文献   
65.
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古近系沙河街组可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8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以及4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单元对沙河街组岩相古地理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个时期形成的古地理格架既有继承性,又具有差异性:中期基准面A—D旋回沉积时期发育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近岸水下扇;中期基准面E旋回内发育近岸水下扇和滩坝;中期基准面F旋回内继承了E旋回的沉积特征,也发育了近岸水下扇和滩坝;中期基准面G旋回内主要发育重力流水道和近岸水下扇;中期基准面H旋回内主要发育重力流水道.  相似文献   
66.
基于Vail为代表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引入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中的基准面和可容空问的概念,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自家海一五彩湾地区的层序地层进行了研究。将研究区的苍房沟群和小泉沟群划分为A,B,C,D4个层序,分别对应梧桐沟组、韭菜园子组、烧房沟组和小泉沟群。同时依据基准面升降旋回的概念,将每一个层序都划分为基准面的上升和下降旋回。综合考虑可容空间、沉积物供给以及两者的匹配关系,建立了5种层序地层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层序受基准面变化和沉积物供给所控制。  相似文献   
67.
三间房组油藏沉积旋回及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按储层沉积旋回和沉积韵律特征,将三间房组油藏进一步细分为24个小层。结果表明:油层动用程度好的层段主要为每一砂岩组底部的第3,4小层;明显的沉积旋回和韵律性加剧了注水开发中的层间、层内矛盾,使注入水单层突进严重,含水上升较快,开发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68.
东营凹陷沙三下亚段油页岩中古湖泊学信息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通过沉积学、矿物学、地球化学以及数学模拟计算表明,沙三下亚段油页岩纹泥状的律层段形成于具有明显分层的较深湖区,是湖盘内部水体的生物与化学环境对季节性气候变动的直接响应,其中夏季环境效应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总的来说,当时湖底是处于严重缺氧的环境,有利于油气的生成与保存,但显微生物扰动构造以及事件性细层的发现说明这种严重缺氧环境并不十分稳定,常遭周期性充氧事件的干扰.虽然湖水分层毋庸置疑,但是否达到盐度明显分层的程度,或是否属温度/盐度混合分层目前尚难定论.  相似文献   
69.
西藏高原的构造单元及深断裂基本上汇聚在日土地区,是揭开青藏高原成因奥秘关键之地。笔者将该地区划分为6个亚一级和若干次级构造单元:昆仑海西、冈底斯早燕山两褶皱系和巴颜喀拉印支褶皱带具典型地槽性质,喀喇昆仑晚海西、喜马拉雅晚燕山两褶皱系和羌塘地块趋于准地台性质。各单元由活动转稳定过程、深断裂形成与封闭、岩浆活动等均具北老南新逐渐阶段性迁移特征;岩石圈固结有自北而南逐渐推移扩大趋势。巨大蛇绿岩带显示新生地槽的发展演化。  相似文献   
70.
银洞子硫化物多金属矿床为一沉积喷流型矿床,后期叠加改造作用较弱,比较完整地保存了热水同生沉积特征,构成完整记录喷溢热水流体活动的演化序列,是盆地古流体研究的理想天然实验室。矿区内热水沉积体在纵向上由于热水沉积岩层厚变化形成的一系列小的韵律层,组成一个热水沉积层厚从小—大—小的完整旋回结构层。该旋回结构层可以分为3部分:下部为含闪锌矿纹层碳质千枚岩;中部为以13号主矿体为代表的条带状富矿体;上部为含方铅矿纹层的铁白云质千枚岩。反映了热水喷溢沉积作用完整演化序列。热水沉积旋回岩石中Al2O3,MgO,Na2O,K2O含量以及(Fe+Mn)/Ti,SiO2/Al2O3,SiO2/MgO,SiO2/K2O比值等均表现出相似的旋回式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