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吴江滢  陈骏  汪永进  程海 《科学通报》2001,46(15):1307-1310
根据南京汤山石笋高分辨率氧-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讨论了50-40kaBP期间4个Dansgaard-Oeschger冷暖旋回的洞穴温度和地表植被的快速响应过程。研究发现,D-O暖事件时C3型植被丰度降低,指示了大气有效降水量的减少。石笋氧同位素曲线与格陵兰冰芯对比表明,东亚季风气候在数十年至百年尺度上与高纬极地气修变化基本一致,但石笋对冰漂碎屑事件H5标定的年龄比格陵兰冰芯提前20ka,由于定年方法不同,目前尚难确定两者气候事件的相位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诗秀 《科学之友》2010,(8):36-37
晚古生代早期,本区结束了隆起剥蚀期,而后沉积了石炭系本溪组与太原组的泻湖及半封闭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本井田太原组沉积处于毗陆滨海的特定环境,主要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分流河道、河口沙坝、分流间湾及三角洲前缘等,为泥炭沼泽的发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伴随着地壳的相对平稳,形成稳定的太原组煤层。  相似文献   
13.
琼东南盆地第三纪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第三纪地震、测井曲线和岩相资料的3综合分析,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盆地充填序列按古构造运动面划分为5个超层序,分别与盆地演化的阶段性相当。在其内部可进一步划分为19个Ⅲ级层序和42个Ⅳ级层序。并以基准面旋回为基础,长周期基准面旋回为周期,短周期为成因地层单元,论述了不同结构和叠加样式的短期旋回型式及在中长期旋回中的分布规律,基准面变化与层序发育特征、层序分布模式、沉积体系类型和盆地充填演化序列,以及与油气储盖组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周口店第一地点洞穴40余米厚的堆积层自下而上共分17层,新近测量的年代推前了近20万年,对堆支所含哺乳动物化石和孢粉资料进行聚类统计和因子分析,结合风化系数和微量元素含量等古气候代用指标,重新定量地描绘它所记录的古气候波动旋回,根据第2层TIMS测年为41万年BP,第14层上部是磁性地层测量的B/A界线,可以将该洞穴堆积层1-4层对比于深海岩芯δ^18O气候曲线的11-19段或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S4-S7,并且古气候旋回内的次级波动也可进行一定程序的对比。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将龙门山地区泥盆系划分为四个沉积旋回,即四个地层层序,建立了该区泥盆纪海相碳酸盐锶、碳同位素地层曲线,并将同位素演化与沉积旋回结合起来研究该区泥盆纪的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一套砂、泥薄互层的组合类型,储层非均质性很强,尤以层间的非均质性最为严重,明显受基准面升、降,和可容纳空间及沉积物供给量的变化影响。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短期基准面升、降旋回过程与储集物性关系的分析,建立了6种不同沉积微相的非均质性模式,探讨了向上变深、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和向上变深后复变浅的对称型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对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东营凹陷中央洼陷带的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综合解释和分析,研究了东营凹陷中央洼陷带沙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三角洲主要发育层段——沙三中亚段可以划分为6个短期基准面旋回,每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包含着多个次级基准面升降旋回。岩性圈闭主要由浊积成因的砂体组成,可将其划分为滑塌浊积岩、坡移浊积扇和湖底扇圈闭3种类型,每种圈闭类型的形成和分布都与基准面的升降变化密切相关。湖底扇和坡移浊积扇圈闭形成于基准面上升期,是该区主要的储油圈闭;滑塌浊积岩圈闭主要形成于基准面下降期,规模相对较小,储集物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具体分析了张夏组淹没一变浅型三级旋回层序的地层结构.对不同级别的旋回地层组成结构作了进一步介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相距 1 80km的广西六景与大乐的泥盆系吉维特阶上部上hermanni cristatus带~下hermanni cristatus带中化学旋回进行对比 ,证明这些化学旋回具有同时性和区域性 .研究结果表明 :年限为 0 .1 0Ma与古气候环境变化有内在联系的化学旋回很可能源于米兰柯维奇偏心率旋回 .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赣西西部米级旋回层序研究为基础,依据其平面展布及垂向叠加形式进行三级旋回层序划分,从中二叠世的鸡公岭组至晚二叠世的长兴组共划分出6个三级旋回层序,其时限约5.5Ma。通过中二叠世米级旋回层序的统计,它可能与地球轨道黄赤交角旋回相当(4万年)。该区米级旋回层序相序特征,反映出4次明显的拉张期,即栖霞早期、小江边期、南港期及乐平晚期。依据其空间展布,它们均为陆表海中的裂隙槽或深海沟,表明印支运动作用非常强烈,同时也为钦州造山带"开、合"运动在该区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