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7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92.
据业内人士披露,京沪高铁的时速原本是要在350~400千米之间选择的,高铁的整体技术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有敬业的技术人员在山东境内发现,地面沉降超出了设计之初的预想,沉降不均无疑会对高铁的运行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然而,面临地面沉降尴尬的岂止是山东,早在20多年前卫星图片就显示,因超采地下水,中国的华北已然呈现巨大的漏斗状。中国南方自然也不能幸免,上海就是典型的一例。上海是个一边升,一边降的城市,城市平均标高才4米,而黄浦江涨一次潮就高达5米多,再继续沉陷2米,上海将变"下海"。究其沉陷的原因,有七成是超采地下水。  相似文献   
93.
郭晨 《科技咨询导报》2009,(19):131-131
地面沉降是危害十分严重的缓变型地质灾害,也一直是困扰我国中、东部许多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三角洲和滨海平原、冲洪积平原和内陆盆地等。本文从我国地面沉降灾害的现状和严峻形势入手分析,指出积极防治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我国目前的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地面沉降的防治战略,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有效缓解这一人为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94.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得楷主编的《地质灾害预防》一书,近日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浅显易懂的文字,对分布、发育较为严重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地面沉降等6种地质灾害,在其各自概念、类型、危害、诱因、  相似文献   
95.
结合北京某地铁车站的工程特点和施工方式,选取典型的监测点,对车站主体工程的侧洞和中拱施工过程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了监测,以现场实际测试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地面沉降的规律.研究表明:当侧洞施工时,监测点的沉降数值基本相同,而在中拱施工时,中间监测点比两侧监测点的沉降数值大很多;侧洞施工时的群洞效应是造成侧洞比中拱施工时地表沉降数值大得多的重要原因;选取的监测断面,侧洞施工和中拱施工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范围均在10 m左右.通过对不同施工步序地面沉降量的对比分析,明确了诱发地面沉降的主要工序和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96.
以重庆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复合式TBM试验段(茶园段)区间地铁盾构施工工程为依托,通过现场监测及其结果的比对分析,结合地面沉降的经验公式,得到在风化砂质泥岩非软土地层地铁盾构施工的注浆量和稳定比的控制建议值,该控制范围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7.
城市地下过街道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减少人车交通干扰、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减少交通事故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利用有限单元分析方法,对地下过街道开挖施工地表沉降规律进行了计算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弹性模量的增加,地表沉降随之减小,地表反拱随之减小;随着泊松比的增大,沉降槽两侧地面的沉降逐渐增大;随着过街道宽度的增加,地表沉降也随之加大,沉降槽宽度增大;随着过街道埋深的增加,地表沉降随之减小,地表反拱逐渐增大,沉降槽宽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8.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logic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settlement reconstruction and soil conservation i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Firstly,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s of "flow" and "intercepted flow", we probe into the dynamic mechanism on interaction betwee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 and then point out that the "intercepting sites" are physical conditions for establishment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mountains. Secondly, by using ecological theories, "flow", "source", and "sink", material cycle and energy flow in mountains have been discussed. Thirdly, according to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 and thermodynamic laws, a hypothesis has been proposed that "entropy flow" is a dynamic force for settlement evolution. Finally, it is argued that a project for soil conservation is set to control and utilize flows so rural settlements can be supported and farmers' life improved.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天津市滨海新区不同埋藏深度内弱透水层水理性质变化的研究,得出不同埋深弱透水层的孔隙水类型,依据其不同的孔隙水类型揭示出不同埋深弱透水层的释水变形机理.提出了以界限含水量为依据,对不同埋深弱透水层采取不同的变形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100.
天津市深层粘性土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及其沉降量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天津市深层粘性土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分析了深层粘性土的固结规律。通过研究孔隙结构和孔隙水运移特征,探讨了坚硬粘性土的固结变形机理。选取由固结旋回法得到的固结参数对深层粘性土引起的地面沉降量进行了计算,获得了较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