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2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213篇
系统科学   128篇
丛书文集   260篇
教育与普及   340篇
理论与方法论   67篇
现状及发展   41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6341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441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405篇
  2007年   438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01.
致癌机理的双区理论发现,绝大多数环境中的致癌剂,均通过引起DNA股间互补碱对的共价交联而启动细胞的癌变.DNA碱稀释过滤法证明:致癌物中的霉菌毒素即黄曲霉素G 1 ,N-亚硝基化合物中的亚硝基二乙胺,二丁胺,吗啉和四氢吡咯、偶氮染料中的4-二甲氨基偶氮苯和含氮杂环化合物中的喹啉,均剂量相关地引起DNA股间交联.而相应类型的非致癌剂黄曲霉素B 2 、亚硝基二苯胺、4'-溴-4-二甲氨基偶氮苯和异喹啉,均不能引起此种交联.用DNA交联24h修复实验,首次提出测定DNA股间交联中、互补碱对交联比率的方法.证明:DNA非互补碱对交联被完全修复,但互补碱对间的交联则难以修复,而互补碱对交联的比率与其致癌强度相关.致突变谱数据证明:突变即点突变和移码变异都是由交联的互补碱对所指导.因此,双区理论是化学、内源物和物理致癌作用的合理机理.  相似文献   
102.
针对已有的基于RoI的图像压缩方法的不足,提出在初步分割出目标后,进一步在目标的语义方面进行改善,不仅保留对视觉有重要作用的边缘信息,而且基于图像的内容以及目标的语义,保留与目标相关的区域信息.并把这部分区域与已分割出的目标构成广义ROI,最后,对广义的ROI和背景分别用不同的压缩方法进行压缩.对广义ROI采用无损压缩以保留区域信息,对其余部分采用有损压缩以保留边缘信息.实验证明本文方法允许目标近无损分割,并能在不降低压缩比的前提下增强对重建目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3.
研究了利用背面Ar^ 轰击改善n沟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n-MOSFET)线性区的特性,用低能量(550eV)的Ar^ 轰击n-MOSFET芯片的北面,能有效地改善其线性区的直流特性,如跨导,沟道电导,阈值电压,表面有效迁移率以及低频噪声等,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轰击时间的增加,跨导,沟道电导和表面有效迁移率光增大,然后减小,阈值电压先减小,随后变大;而低频噪声在轰击后明显减小,实验证明,上述参数的变化是硅-二氧化硅界面态密度和二氧化硅中固定电荷密度在轰击后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4.
提出了t2阶Kirkman三连系的构造方法,阐明了t2阶Kirkman三连系构造的基本理论,介绍了9×9阶Kirkman三连系构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5.
自Hiatt等1989年首次报道了在植物中进行抗体基因的表达研究以来,至今短短数年,这类研究已日益广泛深入。目前,利用转基因植物和植物细胞表达工程抗体基因进行抗体的生产、作物抗病育种以及植物代谢调控和发育的研究已经成为生物技术中的一个新途径,新的生长点。这是免疫学和植物科学在分子水平上有机结合的产物。现有的证据表明,不仅高等植物,单细胞绿藻也可以表达抗体基因。高等植物不仅可以表达简单的单域抗体基因,也可以表达更加复杂的IgA-G杂合抗体基因,并在体内装配出双分子dIgA-G和带分泌组分(SC)的SIgA-G,利用转抗体基因植物进行抗病育种,植物代谢和发育的研究也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6.
LS区存在对光流敏感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晓晖  王磊  吕海东  王连红  刁云程 《科学通报》1997,42(16):1767-1770
猫视皮层LS(Lateral supersylvian)区细胞的感受野面积远大于初级视皮层细胞,对运动光棒有良好的反应,约有80%的细胞对方向敏感,主要处理运动信息。有人认为它相当于猴子的MT(Middle temporal)区。MT区的作用是将来自初级视区的信息输入进行加工,进而输出给MST(Middle superior temporal等高级视区,最终形成对旋转、收缩/扩张、平移、形变等由本体运动引入的大范围较复杂的光流信息的反应。尚不清楚猫视皮层是否存在能对较复杂光流信息反应的高级脑区,对光流信息加工方式是否与猴相同。基于猫LS区细胞感受野网膜位置与最佳运动方向关系的研究,Sherk等认为,LS区细胞可能参与对光流刺激的信息加工。然而,直接用光流刺激进行的研究,在猫中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旋转、收缩/扩张、平动等刺激模式研究,结果显示LS区一些细胞对旋转、收缩/扩张等光流刺激敏感。  相似文献   
107.
麻雀端脑听区的纤维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麻雀上,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顺、逆行追踪方法研究端脑听区(L)的纤维联系,结果发现:端脑听区(L)的纤维投射到端脑上纹状体腹侧尾核(HVC),并且接受丘脑卵园核(OV)的纤维投射,这就提示:端脑听区(L)除接受听觉的传导路中第四级中继站——丘脑卵园核(OV)的纤维投射外,还发现纤维投射到发声控制的高位中枢——端脑上纹状体腹侧尾核(HVC).也就是说端脑听区(L)既是听觉的高位中枢,也与发声学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8.
加载频率对材料缺口塑性区及残余应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载频率对材料缺口塑性区及残余应力影响的研究表明:40Cr钢调质和正火态随加载频率的提高,塑性变形传播速度减小,导致缺口根部塑性区尺寸度减少,塑性区尺寸的减小使得应变集中程度和应变梯度增加,使其表面残余压应力增加;而1Cr18Ni9Ti钢固溶处理态随加载频率的提高未见有塑性区尺寸和表面残余应力发生变化.表明40Cr钢调质和正火态缺口塑性区及残余应力存在加载频率效应,而1Cr18Ni9Ti钢固溶处理未见有加载频率效应出现.显然,这与各材料状态所具备动态应力应变响应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9.
根据青海石油局物探处在柴达木冷湖昆特依地区进行GPS定位提供的高程信息,对该区大地水准面做了模拟精化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大地水准面起伏明显,南北向如LH37—LH24两点距为43.4km,高程异常值之差为0.75m,且由北向南逐渐降低;东西向如S205—GBG0两点距离为26km,高程异常值之差为1.62m,由西向东逐渐抬高.在获得准确的高程异常情况下,就可得到精度较高的GPS高程.同时也说明了用GPS高程代替部分水准测量工作是可行的,这就为柴达木盆地大地水准面精化指出了研究方向.用GPS精化大地水准是获取精密的大地水准面起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地球物理及地球力场模型的建立等科研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冷等离子体波的色散关系计算分析得到了不同频率区域回旋波的性质,由此得到高、低两种磁场位形下微波ECR等离子体的传播特性,并利用回旋阻尼机制对共振区位移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