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69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51.
朱丹 《科技信息》2013,(6):221-221,222
公示语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社交场所,为大众提供所需信息,规范公民社会行为,构建和谐社会,更好地起到服务或警示的作用。伴随着国际化的需求,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公示语的汉英翻译,使其更加标准和规范。在对公示语进行汉英翻译时,需了解公示语的应用功能、语言特色以及翻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并对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原则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652.
习语反映出一个民族或一个文化的特点,英汉习语的若干差异正说明了这一点。文章从比喻、风俗、白然环境、典故、宗教信仰论述了英汉习语的差异。  相似文献   
653.
数字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和标志,它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并广泛地用于习语中。在英汉习语的翻译过程中,要根据数字在各自文化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采用直译、改译及其意译的方法,将习语本身所要反映的思维方式忠实地在译文中体现。  相似文献   
654.
商贸英语专业教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商贸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包括:以角色体验为主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以小组讨论为主的"合作式"教学模式,以课堂竞赛来激发学习热情的"竞赛式"教学模式,以实地调研为主的"实践式"教学模式,以解答学生疑问为主的"问题式"教学模式,以学生需求来选择课堂内容的"菜单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55.
彭奉天 《科技信息》2012,(18):189-190
习语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往往承载着一种语言所独有的文化信息和心理特质。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由于深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往往无法自然地道的运用目的语,尤其是在习语使用层面上,更是深受母语负迁移的桎梏,望文生义,生搬硬套,影响文章质量。本文从母语迁移的角度探讨了正负迁移对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写作中习语运用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56.
由于中国与讲英语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英习语的语义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为了能够达到更透彻的理解和分析习语及准确有效的运用习语的目的,本文从英汉习语语义中反映出的文化因素入手,从宗教习俗,饮食习惯,建筑与居住三个层面的文化差异造成的英汉习语语义不同进行探新。  相似文献   
657.
<正> “文科危机”是当今高校文科师生的热门话题之一。确实,文科专业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莫说发展,连生存也受到威胁——社会需要,毕业生出路,稳定师资队伍,设备更新,办学经费等等诸多问题,哪个解决不好,文科专业都难以办下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我们认为,文科专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实施教学改革,而多数文科专业的教改必须面向经济建设,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658.
浅析习语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语体现了各民族的文化特征、文化差异及文化习俗,探讨习语与词汇的文化内涵、文化学习有助于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659.
关于英语习语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从译品要保留原作的丰采,也要符合中国读者口味的角度来探讨7种英语习语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660.
阐述了在开发中小型商贸公司商业网站过程中,提出应处理好这类公司的传统营销与电子商务的关系,如何利用电子商务拓展公司的营销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