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推覆构造体系是由几条逆冲断裂带及其逆冲席、逆冲片组成,主干断层与次级断层组成叠瓦式构造。本文对研完这四条主干,搏冲断裂带及其间的逆冲席、前缘区的侍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泥.模拟试脸研充了推覆构造的发展演变及形成机制,指出其前缘三角区是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92.
沂沭断裂带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是理解该区构造演化和深部物质结构的重要依据。本研究收集沂沭断裂带50个固定台站所记录的远震事件数据,应用P波接收函数H-κ叠加扫描方法,分析研究区台站地壳厚度和泊松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壳厚度29.8~35.2 km,平均厚度32.8 km,以沂沭断裂带为界,具有自西北向东南减薄的趋势;泊松比为0.20~0.31,平均0.25,表现出明显的分区特性,位于沂沭断裂带内的台站泊松比明显高于附近地区,该分布特征与研究区的地壳物质组成有关;沂沭断裂带两侧构造单元的地壳结构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说明沂沭断裂带对不同构造单元具有明显的分割效应。  相似文献   
93.
张树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6):3965-3968
长春岭沿江地区扶余油层油气成藏条件研究和典型油气藏分析表明,研究区内青山口组烃源岩成熟度低、生烃能力较差;研究区的油气成藏规模受外部油气运移数量的控制。研究区油气主要来源于其西北的三肇凹陷青山口组烃源岩;不规则零散分布的河流相砂体、断层对砂体的强烈分割作用以及多期多成因油气对圈闭的充注作用是造成研究区油气分布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研究区存在"源岩区高压倒灌—侧向断裂疏导—构造高部位聚集"的成藏模式。研究区油气生成、运移与圈闭的形成期在时空上形成了良好有机的配置关系;其中明水组末期是研究区油气成藏事件的关键时刻。密集断裂带及油源补给程度是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94.
灵丘南山逆冲推覆构造位于燕山造山带的西南端、唐河断裂带北段,空间展布与太古宙恒山陆缘火山弧岩基带南部边界大致吻合。逆冲推覆构造具有薄皮构造和厚皮构造共存的构造属性,主要由一系列近平行相间排列的褶皱和逆冲断层组成,沿其走向具有三种不同的组合型式,主要表现为前后陡、中间缓的叠瓦状构造,上盘运动方向总体指向SE,逆冲推覆构造主要变形发生在130.5~129.63 Ma。太白维山逆冲推覆构造运移距离不少于7 km,古路河逆冲断层仅500 m左右。逆冲后首次伸展构造变形破坏了逆冲推覆构造的连续展布,并造成了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活动及其伴生矿床的成生,新生代伸展构造变形以发育于逆冲推覆构造后侧为主,并利用其先存逆冲推覆构造薄弱带。  相似文献   
95.
白龙江流域坪定-化马断裂带内发育大量滑坡,已发生了多起重大滑坡灾害.大小湾滑坡位于白龙江左岸,为典型的活动断裂带蠕滑型滑坡.近年来受集中降雨、构造活动等因素影响,老滑坡局部出现复活迹象,处于不稳定状态.本研究通过地表变形监测、野外现场调查、遥感影像解译等,对大小湾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发育特征和活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滑坡活动的整体性不明显,但分块差异性活动突出.根据运动和变形特征,将滑坡分为5个区域:中部的两处次级滑块、中部次级黄土滑坡及前缘复活的两个滑块.其中,中部的次级滑块陡坎极度发育,堆积大量基岩碎石块;临江前缘活动最为强烈,坡体破碎,裂缝发育,路面鼓胀塌陷严重.在未来的变形和运动中,前缘滑块极有可能在降雨的诱发下继续发生变形,形成滑坡堵江灾害链,严重威胁滑坡上游村镇和下游舟曲县城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灾害风险极为严峻.  相似文献   
96.
97.
幔源氦的工业储聚和郯庐大断裂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永昌 《科学通报》1990,35(12):932-932
在我国东部发现了一批有工业价值的氦气储聚,如松辽的万金塔构造、辽河的界3井、苏北的黄桥浅层气以及三水盆地的部分气井,其中氦的含量不少超过0.1%。研究表明,它们具有较高的,~3He/~4He比,表明这些氦有幔源氦的加入。此外,这些气井均分布在我国东部的郯  相似文献   
98.
应用联合剖面、视电阻率测深等综合电法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在新疆东部哈密天湖铁矿、甘肃北山(柳园一带、西石板墩沟、黑尖山、狼娃山边防营)等我国内陆极干旱气候区进行了水文物探工作,寻找赋存于基岩裂隙、断裂破碎带中的断裂带脉状裂隙水,经30余眼水文地质钻孔验证,单井涌水量达120m3/d~500m3/d,矿化度为1.2g/L-2.6g/L,成功率86%。不但解决了部分矿山及人畜饮水问题,而且为类似地区的断裂带找水工作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
分析敦密断裂带构造控盆现象,得到该断裂带对我省古近系含煤盆地的控制规律.依据大地构造分析和航磁资料结合地表重磁物探、槽井探及浅钻工程等手段,发现并命名了镜泊含煤盆地,为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寻找煤炭资源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0.
敦密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控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敦密断裂带地质组构和物性等特征为基础,研究该断裂带在黑龙江境内构造活动规律,分析其东部含煤盆地的控制特点,研究表明:J3~K1及E2含煤盆地是古老的东西向构造与敦密断裂带的复合部位所控制的沉积盆地,依此理论发现了新的镜泊含煤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