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9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368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386篇
教育与普及   2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3篇
现状及发展   44篇
综合类   8087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361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423篇
  2009年   482篇
  2008年   467篇
  2007年   441篇
  2006年   388篇
  2005年   400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369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69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228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制备介孔复合环境材料的酸洗刻蚀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索了一种制备介孔复合环境材料的方法--破坏式造孔与有机复合相结合,使最终产品可大量吸附污染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并具有一定的杀菌功能.该方法通过酸洗刻蚀,达到了去除原材料中的杂质和刻蚀孔径的目的,所制备的中间产品24h吸湿率为原材料的2倍,染料吸附量为原材料的1.6倍.  相似文献   
22.
"溶液吸附法测定活性炭比表面积"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吸附荆的颗粒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原始溶液浓度对吸附平衡的影响,确定了新的实验条件:粒状活性炭破碎至60.100目;70℃恒温振荡0.5h后,再于室温振荡吸附1.5h;原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左右.改进后,提高了实验精密度,缩短了实验时间.  相似文献   
23.
煤吸附解吸电磁改性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容量法对焦作朱村矿变质无烟煤在不同频率的交变电磁场中吸附解吸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频率的交变电磁场作用下,煤吸附C02、N2仍旧符合Langmiur方程;交变电磁场减弱了煤的吸附能力,减小了吸附常数b值,但饱和吸附量(a值)基本上不变.是典型的表面改性现象,并从量的角度分析其改性的程度。  相似文献   
24.
本文确定了DA-201树脂吸附水中酚的吸附等温式,并得到了这一吸附体系中的粒内有效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25.
探讨了亚油酸盐在45钢电极界面的吸附行为.用充电曲线三点法和交流阻抗法测定体系的腐蚀电阻;用动电位扫描法测定极化曲线;用AES和XPS对吸附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亚油酸在电极界面首先形成一单层化学吸附层;以胶团吸附形式存在于化学吸附层之上的物理吸附层对抑制点蚀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27.
用“多化一”最小二乘法建立吸附动力学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若干个一元最小二乘法,建立多元经验公式;以吸附动力学方程为例,取得了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28.
乙醇对小白鼠有致畸效应,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CNS)和骨骼系统.适量的维生素B_1和烟酰胺能解除由乙醇引起的小白鼠胎鼠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29.
采用直接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二胺交联螯合树脂,测试了树脂的溶胀性能和对金属离子的静态吸附容量.实验结果表明,树脂在20℃的水和甲酸中溶胀系数分别达到3.07和7.75;25℃时,对Hg^2 ,Cu^2 ,Ni^2 的吸附容量分别达1.16,0.93和1.68mmol/g.  相似文献   
30.
变性剂诱导的多结构域蛋白质变性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蛋白质变性的构象渐变模型出发,分析了多结构域蛋白质变性过程的特点,用吸附动力学方法得到了可描述多个结构域变性的关系表示式,特别对典型双结构域蛋白质变性过程予以较详细的讨论。通过对比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观测结果,发现在一定参数条件下两者符合较好,从构象渐变的观点,对双结构域蛋白质变性过程中出现双S形变性曲线的原因做出了解释,同时对变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