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具有不同Cu担载量的CuHY分子筛。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对吸附剂进行表征。在改进的固定床动态吸附脱硫装置上测定了CuHY吸附剂吸附模拟柴油中二苯并噻吩(DBT)的穿透曲线,并考察了外部因素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采用350℃氮气吹扫的方法对吸附剂进行再生,并比较吸附剂再生前后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Cu13HY吸附剂吸附性能优于其他吸附剂,其对DBT的饱和硫容为0.203 5 mmol/g。再生后的Cu13HY对DBT仍具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其饱和硫容与新鲜吸附剂相比仅降低了3%。在改进的实验装置上能测得更为规则的脱硫穿透曲线。动态吸附脱硫的最佳操作条件为常温、常压、液体流速1.0 mL/min。  相似文献   
72.
对工业装置中的吸附剂中毒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中毒后吸附性能的再生开展了研究。通过X射线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吸附剂中毒机理,发现传质孔道被含镁沉积物堵塞是吸附剂中毒的主要原因,导致传质面积降低,进而影响吸附容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多种吸附剂的再生工艺,并对铵盐再生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铵盐处理液质量浓度为0.6 g·L-1、恢复时间为97.6 h时,能满足工业生产的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73.
研究与开发对环境友好的吸附式制冷工质对对节能和环保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以CaCl2为吸附剂,NH3为制冷剂所组成的吸附式制冷工质对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针对CaCl2吸附剂颗粒强度不高、长期使用后易出现膨胀粉化、传热传质性能下降等问题,将 CaCl2分别与CaSO4、水泥按质量比4:1进行复配,并进行吸附制冷性能实验.实验表明:温度是过程的控制因素,在110℃时,CaCl2/CaSO4复合吸附剂的单位脱胶凝剂基吸附剂制冷量是CaCl2的1.325倍,是CaCl2/水泥的1.89倍.对吸附剂比表面积及孔结构表征的结果为:CaCl2 、CaCl2/CaSO4的BET比表面积分别为1.2871m2.g-1,1.9163m2.g-1;总孔容分别为0.005117cm3.g-1,0.007703cm3.g-1;平均孔径分别为8.420nm,11.521nm.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吸附剂的制冷量有较大提高、膨胀粉化程度降低、其微孔结构和比表面积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74.
为了考察吸附剂微粒对气液传质的增强,研究了浆料鼓泡塔内异丙醇-水/4A分子筛和叔丁醇-水/分子筛浆料系统内吸附剂微粒对气液传质的过程.考虑液相返混及气液两相间传质,建立了浆料鼓泡塔内气液传质模型,数值求解该模型,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考察了系统中加入吸附剂微粒后,不同固含率对不同平均粒径下增强因子的影响及粒径对液相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剂微粒的加入使气液传质得到增强.固含率增加,气液传质增强,当固含率超过4%后,气液传质的增强变得缓慢.微粒的粒径越小,对气液传质增强越大.  相似文献   
75.
球形壳聚糖珠体/AA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交联球形壳聚糖珠体为骨架,以丙烯酸(AA)为单体,通过接枝共聚的方法赋予球形壳聚糖吸附剂弱酸型基团——羧酸基,合成出球形壳聚糖珠体/AA接枝共聚物,并进行制备条件的优选实验,得出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为:以硝酸铈铵/HNO3作为引发体系,引发剂的用量为6.0%,单体与壳聚糖珠体的最佳质量比为2∶1,反应温度60.0℃,反应时间3.0 h.在上述工艺条件下制备出的球形壳聚糖珠体/AA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为34.96%,而AA的均聚物含量仅为8.52%.  相似文献   
76.
以废弃皮屑为原材料,分别将Al(Ⅲ)、Fe(Ⅲ)和ZK(Ⅳ)结合在皮胶原纤维上,制备出一类新型生物质吸附剂——皮胶原纤维固载金属离子吸附剂(MLCF).实验证明,MLCF有相当高的金属离子固载率,其收缩温度和等电点明显高于皮胶原纤维,且具有松散的表面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其中皮胶原纤维固载Fe(Ⅲ)吸附剂(FLCF)和皮胶原纤维固载Zr(Ⅳ)吸附剂(ZLCF)在pH3.0-11.0的范围内稳定性好,通过研究其对水体中三种阴离子型染料(酸性嫩黄G、直接黄R和活性艳蓝KN—R)的吸附去除,发现ZLCF的吸附容量和去除率均比FLCF的大,ZLCF对酸性嫩黄G、直接黄R和活性艳蓝KN—R的吸附容量分别达439.6、388.9和368.9mg/g,1.2g/L用量的ZLCF对这三种染料(初始浓度为100mg/L)的去除率均大于85%.FLCF和ZLCF固定床均显示出较高的吸附利用率,其中ZLCF固定床对酸性嫩黄G、直接黄R和活性艳蓝KN-R的吸附穿透点分别达110、64和250床层体积.  相似文献   
77.
氯化钙/膨胀石墨混合吸附剂导热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吸附剂的导热特性,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混合吸附剂,并通过平行热线法对7种不同的吸附剂样品,包括颗粒状氯化钙、粉末状氯化钙、散状氯化钙/膨胀石墨混合吸附剂以及固化氯化钙/膨胀石墨混合吸附剂等,进行了导热系数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由氯化钙/膨胀石墨组成的散状混合吸附剂,其导热系数比纯粉末状氯化钙提高了22.5%;固化氯化钙与膨胀石墨混合吸附剂比纯粉末状氯化钙吸附剂导热系数提高了23倍以上.  相似文献   
78.
污水中常见的污染物有重金属离子、油类和染料等,气凝胶以其密度低、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等特点,拥有作为新型高效吸附材料的潜力.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应用前景的气凝胶材料主要有SiO2气凝胶、石墨烯气凝胶、碳纳米管气凝胶、氮化硼气凝胶、纤维素气凝胶和壳聚糖气凝胶等.本文主要介绍了各种气凝胶制备、改性以及复合工艺对气凝胶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79.
以活性炭纤维(ACF)为支撑层,聚乙烯醇(PVA)为活性分离层,LiCl和CaCl2为添加剂,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水复合吸附剂.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对制成的复合吸附剂进行水蒸气吸附性能考察,并利用SEM观察其表面形貌,采用BET对比表面积和孔隙度等进行表征,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吸附剂对水蒸气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80.
草枯醚作为一种二苯醚类除草剂,曾在20世纪70~90年代大量使用,是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禁用20年来,其在水、土壤环境中仍有检出,严重威胁农业生态安全.实验采用缩水甘油醚对前期制备的腐植酸酯(HAE)进行化学改性,调控合成强疏水性的腐植酸酯醚(HAEE)吸附材料,用于水中草枯醚吸附去除.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疏水角测定,可以表明HAEE不仅保留了芳香核和类酯结构,同时疏水角由改性前的30°提高到96°.此外,通过HAEE对水中草枯醚的吸附行为,探究HAEE对水中草枯醚农药污染的修复机制,结果表明:HAEE对草枯醚的吸附量随疏水性的增强而增大;吸附在2.0h即达平衡;并符合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契合Freundlich模型;HAEE经5次再生后,对草枯醚的去除率仍在78%以上.HAEE对草枯醚的吸附机制以疏水分配和π-π作用为主.实验制备的疏水性HAEE对草枯醚的吸附,可为水、土壤环境中草枯醚的污染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