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89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混合层高度变化趋势及其代表值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长江下游某地的气象资料探讨了混合层高度的时刻、月份和季节变化规律,并得出结论:用2:00、8:00、14:00、20:00时刻的气象资料对年日平均有很好的代表性,用4、7、10、12月份对春、夏、秋、冬也有较好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2.
人造水泥复合板密实性高,抗渗透能力强、干缩值小,但用大幅面的人造水泥复合板预制装配式墙体结构,因干缩引起的墙缝仍不容忽视。本文分别研究了PRC板的干缩规律,并给建筑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3.
土壤水份垂向分布的平衡状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分子力学角度出发,用微观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处于平衡状态时无结构土壤中水的力学特征.论证了毛管带厚度、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和潜水深度等与土壤孔隙率、田间容水量、土壤颗粒粒度、球度以及地表土壤含水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推导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文学史问题涉及到对于文学的历史角度的理解。这里历史不能仅看作时间的变化过程,历史实际上是在时间的变化中,所涉及到的事物的变化的过程。这里,变化过程作为一个实际发生的事实层面的东西,我们可以保有基本的共识;可是,它作为一种带有评价、阐释意味的对象,则站在不同视点、不同角度上就会有不同的见解。对于文学史来说,因为所接触的对象是文学,而文学是涉及到情感、心灵层面的,研究文学的人需要在研究中保有理智的同时。也还需要有最初的也是最终意义上的情感的把握,这样,对于同样的文学史的事实,就可以有非常不同的描述和评价。在这样的文学史的现状面前,就需要有理论来面对、梳理和陈述。 以下的一组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文学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张荣翼的《意义蜕蚀和经典化》,论说文学文本在文学史中的变化规律,其中意义蜕蚀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作品发表之后就开始经历一个逐渐被人淡忘的过程,可是有少数作品可以摆脱这样的宿命,成为不同时代共同尊崇的对象,那么这样一种看似悖反的现象其实在背后都有着一种背离当时创作的状况存在,这样两种不同的现象背后的共同点就算得到了一个解释。李松的《文学史研究的互文性视角》,强调从互文性的、对话的视角看待文学史,尝试说明以一种跨文化的文本研究来解释文学史,论文中论说的文本的交互性和生产性这样两个角度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尹小玲《文学史叙述与权力控制》,从话语秩序的建构有着权力的参与这一角度来理解文学史的叙述功能,其中对于文学史选取材料的问题和文学史的经典化问题的论说,对于当今的文学史议题的讨论提供了一种意见。夏宏更倾向于从比较具体的文学史问题来切入文学史的理论,他的文章标题为《长恨此身非我有——从苏轼看文学史对思想史规约的漫溢》,在他看来,文学史的各种教材专著中,往往首先给作者一种思想定位,然后以此定位来解释其作品,而这样做的结果就可能是误解和曲解了作品本身的鲜活的含义,结合到文学理论中所谓“形象大于思想”这样的说法,应该说夏宏之说不无道理,而阅读他对于苏轼的创作的分析,还是可以给予人一些启发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土壤冻结温度测定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研究越冬期土壤的水热耦合运移规律时,通常需要同步测定土壤冻结深度,为了分析冻融期土壤剖面的冻结情况,我们在室内对3种土质的土壤进行了土壤冰点测试实验,测定了土壤冻结的时间过程及不同含水率、含盐量条件下的3种土质的冻结温度(冰点)。分析了土壤冻结温度随土壤含水量及含盐量的变化规律,为确定试验区越冬期土壤冻融状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掺Pr3+钛酸盐红色长余辉发光性质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荧光光谱和磷光衰减曲线比较了CaTiO3∶Pr3+(CaTP),Ca0.8Zn0.2TiO3∶Pr3+ (CaZnTP)和Ca2Zn4Ti15O36Pr3+(Ca2Zn4TP)掺Pr3+钛酸盐的红色长余辉发光性质.测定了它们的热释光曲线.CaTP,CaZnTP和Ca2Zn4TP的热释光峰值分别是49 ℃,62 ℃和75 ℃,热释峰相对强度分别是220,186和1 254,这表明掺Pr3+钛酸盐晶体中的缺陷陷阱能级深度为Ca2Zn4TP>CaZnTP>CaTP,陷阱中电子的逸出速率是CaZnTP>CTP>Ca2Zn4TP.从理论上解释了余辉时间顺序为Ca2Zn4TP > CaZnTP > CaTP,起始发光强度顺序为CaZnTP>CTP>Ca2Zn4TP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生物有机肥对盐渍土壤水盐动态及番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生物有机肥对不同类型盐渍土壤(设施次生盐渍土、滨海盐渍土)水盐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肥(不施肥、化肥、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化肥(比例为1∶1))处理对盐渍土土壤含水率、电导率、盐分离子组成变化和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和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均可以提高土壤含水率;(b)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电导率最低,其次为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c)对于设施次生盐渍土,与化肥处理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和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的土壤盐分离子总量分别降低了23.63%和15.60%;(d)对于滨海盐渍土,与化肥处理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和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的土壤盐分离子总量分别降低了22.34%和10.32%;(e)番茄收获后,设施次生盐渍土各处理的NO_3~-和SO_4~(2-)在土壤盐分中的占比降低,滨海盐渍土各处理的Na~+、K~+和Cl~-占比降低;(f)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最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增加,其次是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设施次生盐渍土中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的番茄产量最高,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增产165.5%;(g)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设施次生盐渍土的作物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而单施化肥则可能会造成作物绝产;(h)施用化肥虽然提高滨海盐渍土的作物产量,但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
柠条锦鸡儿细根生长与游离脯氨酸含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敖汉旗黄花甸子流域,在10a生柠条锦鸡儿人工林中分别选取了坡上和坡下样本5丛.通过四分之一圆法采集根系,并将标准丛根系按细根、中根、骨骼根进行划分,并测定长度及游离氨基酸含量.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的各径级根的长度差异,两样地中各径级根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相关性.得出游离脯氨酸含量百分比在不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变化趋势,和游离氨基酸平均含量与根长的相关趋势.结果表明:(1)细根长度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与土壤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2)游离脯氨酸含量与根系新生细根存在正相关关系.(3)两样地中各径级根之间游离氨基酸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980~0.997之间.(4)游离脯氨酸平均含量与细根比表面积存在正相关关系,且R2=0.9371.研究证明游离脯氨酸对植物对抗干旱胁迫的重要作用,为柠条锦鸡儿复壮和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渗滤液回灌能有效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并处理多余的渗滤液, 而预测回灌过程中渗滤液的运移规律对于合理设置回灌井的间距和数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考虑了垃圾体的非均质性, 建立了垃圾体的渗透系数随空间正态分布变化的概率模型. 利用 COMSOL Multiphysics® 软件, 首先对单孔隙度的横纵向均质模型和正态分布模型的 渗透系数以及压力水头进行了比较, 其次研究了在横纵向渗透系数比值、回灌速率和回灌时间等不同 影响因素下, 均质模型和正态分布模型的含水率以及横向影响范围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随着横纵向渗透系数比值的增加, 最终在 100 d 时: 均质模型的含水率由 0.609 增加到 0.68, 横向影响范围从4.842 m 增加到 6.79 m; 正态分布模型的含水率由 0.573 增加到 0.610, 横向影响范围从4.097 m 变为 4.04 m. 这说明横纵向渗透系数比值对正态分布模型的含水 率和渗滤液横向影响范围的影响明显高于均质模型. 而当回灌速率和回灌时间相同时, 正态分布模型渗滤液的渗流速度更快, 易于优先达到饱和含水率, 并在短暂的峰值后迅速下降, 且随着回灌速率和回灌时间的增加, 达到饱和含水率和峰值的时间也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