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7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53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0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控水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海上油田采油特点,分析了海上油田控水的迫切性.海上油田产出水主要来源于注入水、边水和底水.为了提高采收率,任何形式的产出水都要控制.海上油田控水技术由注水井调剖技术和油井堵水技术组成,这两项技术都由措施必要性判断、堵剂选择、堵剂用量计算和堵剂放置工艺等技术组成.海上油田调剖堵水成功的矿场试验说明,海上油田控水技术具有可行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2.
介绍了采用压差法测定竖直管道中原油含水量的测量原理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83.
《大自然探索》2003,(6):68-70
原油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去年发生的“威望号原油泄漏事件就是一个典型。2002年11月中旬,一艘挂有巴哈马国旗的油轮“威望号”从拉脱维亚驶往直布罗陀海峡,在途经西班牙加利西亚省海域时,遭遇强风暴,由于油轮过于陈旧,在强风和巨浪的侵袭下失去控制,  相似文献   
984.
原油油船液货温度场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有限单元法及有限差分法,结合有限单元的自动网络划分,对油船舱内货油进行数值计算,得到基本符合规律的数值解,对于了解油船舱内原油温度变化,指导学员正确装卸货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5.
针对含油量为30.2%的胜利油田郝现联合站集输罐底的油泥中原油的回收及污染治理问题,提出了热碱水洗涤气浮三相分离处理技术.考察了洗脱过程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在碱的质量分数为2%,碱与油泥体积比为31,70 ℃时搅拌洗涤10 min,气浮分离15 min的条件下,脱油率可达94.3%.热碱水可循环使用,脱除的原油经精馏处理可回收,脱油后底泥中残余的石油类含量低于1%,达到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5.处理药剂成本低,有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86.
通过岩心驱油实验研究了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的乳化作用及其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油接触后,三元复合体系中部分表面活性剂和碱会转移进入到油相中去,但聚合物却难以进入;随油水体积比和接触时间的增加,表面活性剂和碱在油相中分配系数增大,但二者作用机理不同;原油组分、乳化、碱和聚合物对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相中的分配均有影响;与聚驱相比,弱碱三元复合驱的注入压力较高,含水率较低,采出程度的增幅较大。  相似文献   
987.
以渤海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著石油烃降解菌群的筛选与分离,为港口海域石油污染以及海洋溢油事故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从天津渤海湾原油污染沉积物中采用富集培养法筛选分离菌株;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及分子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同时结合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采用超声-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菌株对石油的降解效果.分离得到一株能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菌株,命名为D12,初步鉴定为戈登氏菌(Gordoniasp.).菌株D12降解原油的环境条件分别为:初始原油浓度为0.9%,N/P为7:1,接种量为11%;p H值为9.0时原油的降解率可高达43.98%.  相似文献   
988.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10油源一直存在争议,以志丹地区为例,试图通过对志丹地区可能为长10供烃的3套烃源岩的发育情况、长10原油族组成情况、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特征的分析,开展油-源对比综合研究,探讨长10石油来源,为后期勘探提供科学依据。志丹地区长10原油样品具有饱和烃含量最高,芳烃次之,非烃和沥青质含量最低的特点。长10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显示出生油母质为低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混合成因,原油具有成熟度高的特点。通过对该地区长7,长9,长10等3套烃源岩的分析,认为该区长7烃源岩厚度最厚,长9次之,长10发育程度较低;生物标志化合物方面3套烃源岩在正构烷烃、萜烷分布上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主要差异体现在长7-长10,Pr/Ph有增高趋势,ααα20R构型的C27,C28和C29规则甾烷具有从"L"型为主到"V"型和反"L"型增加的趋势。综合分析认为,长10原油主要为长9烃源岩贡献,长10烃源岩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989.
通过选取云南迪庆某地区红砂岩进行不同含水状态和不同脉冲强度下的SHPB试验和SEM试验,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研究含水岩石的动态强度特性及其破坏机制。结果表明:静态或动态单轴压缩时,随着含水率的升高,岩石的强度均降低;根据SHPB试验中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含水试样体积压缩变形明显,具有较高的峰值应变,峰后有应变软化特征,而干燥试样具有较高的峰值强度,峰后应力迅速跌落;根据各试样的动态抗压强度变化曲线,相同脉冲强度下试样的抗压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而相同含水状态时的抗压强度随脉冲强度的增加而增大;根据SEM图像,饱水试样颗粒结构疏松而干燥试样颗粒结构致密,冲击破坏机制饱水试样以初始微裂纹破裂和矿物边界或物相边界破裂为主,破坏时的动态抗压强度较低,而干燥试样还包括矿物颗粒直接剪断破裂,因此破坏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990.
中海油渤海湾原油基本都属于高酸原油,高酸原油在加工的过程中会对设备管线造成严重的腐蚀,而且对石油产品的使用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解决高酸原油脱酸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以自制催化剂,采用绥中36-1常二线馏分油为原料考察其脱酸工艺条件。在试验考察的范围内,得出催化剂加入量(16w%)、反应温度(300℃)、反应时间(30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脱酸率高达8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