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7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53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0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严重非均质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东部大多数油田在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后己进入高-特高含水采油阶段,但油藏内仍然有约50%的可采储量,它们的分布日趋分散、复杂,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油藏(或储层)的严重非均质性,文章对国内外剩余油分布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我国东部老油田的开发现状,从开发地质的角度出发,详细论述了严重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分布及其动态预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指出了相应的研究思路和技术关键。重建适合开发后期的具有预测功能的储层地质模型,对稳定东部,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
碱法造纸黑液制备原油降粘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黑液的改性,即对黑液中的木质素进行磺甲基化的 ,研究了反应条件的影响,找到了最佳反应条件,实验表明,该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其次是物料的浓度。  相似文献   
33.
致密砂岩气藏裂缝发育和有效应力高的特征使其易发生应力敏感性损害,钻井完井液侵入或凝析水在近井地带聚集也将影响砂岩应力敏感性,这些因素都会对致密砂岩气藏的经济开发产生影响.考虑裂缝和含水饱和度的影响,选取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典型致密砂岩岩样,分别用干岩样、人工造缝岩样和含水饱和度低于束缚水饱和度的岩样进行了致密砂岩基块与裂缝的应力敏感性实验,并从岩石学特征入手,利用毛细管渗流模型和化学压实等理论分析了裂缝和含水饱和度对岩石变形的影响,探讨了致密砂岩应力敏感性损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致密砂岩应力敏感性损害严重,应力敏感性系数与基块渗透率线性负相关,而与裂缝岩样渗透率的对数线性正相关;水的存在加剧了致密砂岩应力敏感性程度,且含水饱和度越高应力敏感性越强.  相似文献   
34.
随着油田的开发,我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开发后期,原油高含水、含砂这一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如我们滨南采油厂的原油含水大多都在60%90%之间,过去使用的原油流量计由于计量介质的改变,使用中卡、堵、轴承磨损等故障现象急剧增加,已难以满足原油生产的正常计量,因此积极做好适合现场原油计量流量计的选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5.
原油沥青质吸附与沉积对储层岩石润湿性和渗透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油沥青质吸附引起的油藏岩石润湿性改变和沥青质沉积对储层孔喉的堵塞是造成储层损害、导致油井产能下降的重要机理之一。首先,采用改进的自吸速率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原油沥青质吸附所引起的砂岩岩样润湿指数的变化;然后,利用岩心流动实验方法,定量评价了稠油沥青质沉积对储层岩石渗透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岩心润湿指数随沥青质吸附量的增加而减小,从而导致油相的相对渗透率降低。地层水的离子组成是影响水湿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地层水所含无机阳离子的化合价价数越高,它与沥青质的协同作用所引起的润湿指数下降的程度越大。储层岩心油相渗透率下降的程度与沥青质沉积量和储层岩心的原始渗透率有关,沉积量越大或原始渗透率越低,则油相渗透率下降幅度越大。因此,对于原油中富含沥青质的油藏,特别是稠油油藏,尽可能抑制沥青质的吸附和沉积是保护储层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6.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了聚丙烯酰胺中的铬含量,并对影响铬测量值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加人交联剂可有效地提高聚合物溶液的粘度,改善聚合物的抗温、抗盐、抗剪切的性能,从而提高聚合物驱油效果。对空白试剂进行了考察,该测量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3%,试样加标回收率达到95%~105%。铬的检出限为0.016mg/L。实际测定了不同浓度聚丙烯酰胺中的铬含量,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1%。  相似文献   
37.
原油生物破乳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制了一种原油生物破乳剂,并对其进行了室内与现场中试试验,考察了其对油田采出液的破乳及脱水效果。室内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与标样及目前现场常用的化学破乳剂相比,原油生物破乳剂具有优良的破乳及脱水性能。破乳后的油水界面清晰,脱出水中含油量低。对原油生物破乳剂的破乳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破乳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微生物胞体。  相似文献   
38.
我国盛产含蜡原油,在低温(凝点温度附近)条件下,含蜡原油具有一定的粘弹性。概述了国内外含蜡原油低温粘弹性研究的主要进展。含蜡原油粘弹性起因于其内部形成的蜡晶结构。振荡剪切实验方法最适合于含蜡原油的粘弹性测量。粘弹性与胶凝温度、胶凝强度、屈服应力和触变性等参数有关。含蜡原油经历的热历史、剪切历史以及析蜡特性是影响粘弹性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在含蜡原油低温粘弹性认识上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议进一步研究含蜡原油粘弹性与屈服应力、触变性的关系,在机理研究方面加大力度;通过研究粘弹性与热历史、剪切历史的关系。建立管道运行和停输期间含蜡原油胶凝特性的预测模型,以更加有效地指导管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39.
为探索三次采油配方的本质,寻找原油中对配方起主要作用的组分及其含量,以孤东原油为对象,首先得到其最佳三采配方,然后通过测量其与原油各个组分之间的界面张力,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果:①以价格低廉的天然混合羧酸盐为表面活性剂的孤东原油的ASP(碱、表面活性荆及聚合物组成的三元复合体系)配方(质量分数):0、5%SDC-C(S) 0.7%复碱(m(Na2CO3):m(NaHCO3=I)=1:1)(A) 0.1%HAPM(P);②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以沥青质最大,胶质次之;③单独沥青质、胶质或者油分的模拟油,与ASP最佳配方体系的界面张力都比原油高,说明原油中各个组分存在协同效应;④胶质可作为原油的等效烷烃用于三次采油配方的研究.  相似文献   
40.
常用油管钢的CO_2局部腐蚀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国内某油田腐蚀环境中的高温高压试验,研究了N80,P105,SM110油管钢的局部腐蚀速率·结果表明,N80,P105和SM110油管钢均表现出了较高的腐蚀速率·在影响局部腐蚀速率的各个因素中,流速和油水比对局部腐蚀速率的影响最明显,对比N80钢,含水100%的腐蚀速率比含水30%及70%时高出15倍及5倍以上·P105和SM110钢也如此,P105钢变化最大,含水100%时腐蚀速率比含水30%时高出50倍·CO2分压和氯离子浓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油管钢的局部腐蚀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