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 毫秒
21.
金庭科  孙勇 《科技资讯》2006,(19):246-247
本文针对高温蒸汽吞吐由于出砂导致地层不稳定的问题,研究了以KAR为主要成分的高温覆砂,并考察了催化剂、复配剂AC-2,M15、KH-550,固化温度,固化时间对高温覆膜砂固结强度和渗透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筛选出了较好的胶结剂组成。  相似文献   
22.
章对流水冲突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了用时段间隔矩阵表示流水线冲突状态的方法。该方法方便明确,易于计算机实现。同时给出了实现流水线冲突调度的定理及其证明。  相似文献   
23.
本文基于分时间片非坚持型CSMA/CD协议,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合于重负载下评价CSMA/CD总线性能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合理地考虑了重载下各种新现象及影响总线性能的诸因素.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较以前的评价模型更接近于实际系统.  相似文献   
24.
蒸汽吞吐开采技术在国内外均有广泛应用,但工艺中存在设备参数难以控制、蒸汽运输过程中热损失大和注蒸汽成本高等缺点,导致注入井底的蒸汽干度大大降低,传递到井底的热量波及面积小,驱油效果差。针对以上问题,依据硝酸钠,氯化铵和尿素在弱酸环境下反应放热的原理,提出一种井底增干剂。该增干剂不仅在井底放出热量,提升井底干度,而且反应产生的无污染气体还能作为驱动力辅助驱油。最后,将此方法应用在实例中,证明了该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5.
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的改进算法及其电路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并用电路实现了一种改进的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算法.改进的算法克服了传统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产生随机数的速度受字长制约的限制,其电路结构能够快速地产生任意字长的伪随机序列.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该结构的结果表明,改进的LFSR算法能极大地提高数据吞吐率,采用改进结构合成的随机序列统计特性好.  相似文献   
26.
基于分层抽样的高速网络吞吐率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时,随机抽样流量测量的样本容量仍然很大,仍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负担和测量开销上的问题.针对前面这种简单抽样策略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报文分层抽样的高速网络吞吐率测量技术,并对分层抽样参数的选取及其理论进行了探讨;从网络吞吐率测量的角度对分层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测量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样本容量的情况下,分层抽样测量精度几乎平均是简单随机抽样精度的9倍,且算法复杂度仅为O(n),有效解决了高速网络测量环境中测量效益不高的问题.这种基于分层抽样的测量技术还可以用于其他网络流量参数的测量.  相似文献   
27.
稠油开采技术可分为热采和冷采两大类,前者作为稠油开采的有效手段已在陆地油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对场地和设备的要求,用于海上油田开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适宜开采稠油的工艺技术在国内尚处于研究阶段,而国外在这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例如,HASD(水平井环道加热蒸汽驱)、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D+SAGD(驱泄混合)和HP+SD(多底水平井吞吐+汽驱)等新的开采机理的研究应用有效改善了稠油开发效果。胜利油田渤海油区有一部分非常规稠油油田由于原油黏度高,现有技术和投资条件下,使用注水等常规开发方法非常不经济,急需在海上实施稠油热采技术。  相似文献   
28.
为了研究河南油田春17井区稠油油藏注CO_2开发的可行性,利用PVT装置开展了不同温度及压力条件下CO_2在稠油中的溶解性、膨胀性及降黏效果研究,并通过填砂管实验研究了CO_2吞吐及CO_2-降黏剂复合吞吐的效果。结果表明:CO_2在该稠油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当温度为40℃、压力为8.013 MPa条件下,CO_2溶解度达到最大值89.233 kg/m~3,原油膨胀系数为1.092,降黏率高达54.7%。CO_2的吞吐效果主要取决于前4个轮次,采油量占总产量88.6%,最终采收率为32.1%;CO_2-降黏剂复合吞吐主要取决于前3个轮次,采油量占总产量88.8%,最终采收率为35.2%。相对于CO_2吞吐,CO_2-降黏剂复合吞吐的开采轮次降低,但最终采收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9.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四大稠油生产区:辽河油田、新疆油田、胜利油田及河南油田。渤海油田稠油热采技术起步较晚,但储量丰富。目前开发主要以常规开发为主,部分油田开展化学驱采油,热采处于探索试验阶段。本文主要结合目前海上油田特殊的环境条件、油藏类型和井型特点,介绍了稠油热采的几种常规技术以及海上稠油热采的探索应用和问题。  相似文献   
30.
海上稠油油藏井组蒸汽吞吐参数优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海上稠油油藏井组蒸汽吞吐相关参数,以渤海海域某稠油区块一井组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海上稠油热采配套工艺特点,以稠油热采数值模拟理论为基础,运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研究水平井长度、注采参数及注蒸汽顺序与时机对海上稠油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井组蒸汽吞吐开采时合理的水平井长度为300 m;合理的注采参数为第一周期注汽强度20 t/m,周期注汽量递增率为15%,注汽速度为250 m3/d,井底蒸汽干度为0.5,蒸汽温度为340℃,焖井时间为5 d,产液速度为200 m3/d;先注控制储量较高的井排,再注控制储量较低的井排且井排叠合率为0时蒸汽吞吐开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