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84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57篇
系统科学   85篇
丛书文集   779篇
教育与普及   743篇
理论与方法论   789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2580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317篇
  2015年   585篇
  2014年   1748篇
  2013年   1799篇
  2012年   2184篇
  2011年   2273篇
  2010年   2276篇
  2009年   2458篇
  2008年   2698篇
  2007年   2433篇
  2006年   1581篇
  2005年   1225篇
  2004年   1192篇
  2003年   1060篇
  2002年   844篇
  2001年   717篇
  2000年   471篇
  1999年   323篇
  1998年   205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2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3篇
  1938年   1篇
  1932年   1篇
  192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背景,结合秦皇岛体育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了秦皇岛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2.
唐、清两代是古代西域边塞诗繁荣的两座高峰且各具特色 ,本文试图通过对唐、清两代西域边塞诗的比较分析 ,指出唐代主要开创了边塞山水诗 ,清代主要丰富了边塞风俗诗 ,两代都对西域的旅游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3.
剖析了周秦时期的社会制度及其现象。探讨了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体育内容与形式在古代社会中的价值,以及个人自我实现价值,认为:体育价值的社会性是推动体育发展的原动力;体育价值的个人自我需要是推动体育发展的辅动力。  相似文献   
44.
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人的交际行为具有间接性和含义模糊的特点。这种化误读的根源在于西方人用他的眼光看待中国交际化,容易看到其显性化的一部分。阐释这些化现象时,西方人容易用自己交际化的标准对中国交际化进行重构,忽略中国交际化的隐性化,把中国交际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简单化。  相似文献   
45.
张坚 《龙岩学院学报》2004,22(4):138-140
基于党校图书馆的功能和特点,论证了党校图书馆应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基地,通过加快信息资源库建设,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建立党校特色的专题数据库、马克思主义网站和一支高素质的传播队伍等手段传播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46.
翻译不仅是把一种文字用另一种文字表达出来,而且还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的融合。因此在英译汉时务必要注意一些翻译技巧,来使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交融,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词类的转译;本文通过大量的例句说明了在英译汉时词类的转译法的一些技巧运用,特别是不同词类转译成动词的用法,强调了词类的转译法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7.
本文对如何落实邓小平提出的要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问题,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8.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由党的性质,地位和历史使命决定的,是由国际国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决定的,江泽民同志这一命题的提出,反映了我党巩固自身地位和提高执政水平的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49.
学习模式与教育方式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工具性教育导致了一味灌输的接受认同式学习模式,它不能适应新世纪人类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改变以往单纯的化占有式思维,形成一种以化批判与生成为机制的建构性学习模式,这才是当代学习理论探究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0.
根据北京地区观众媒介接触行为的分析,充分肯定了电视传播满足了人们社会生活中种种需求的重要地位,并根据早期社会化时期青少年特点的分析,探讨了环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作用;从电视化对青少年社会化负面影响的角度,重点论述了电视与青少年社会的化的关系,特别强调了电视应该为青少年社会化提供高教于乐的电视通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