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4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88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68篇
教育与普及   4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80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201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65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31.
水体及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明了碱性磷酸酶在水体和沉积物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重点综述我国海湾和淡水湖泊水体及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32.
王汝建  李建 《科学通报》2003,48(1):74-77
南海南部ODP 1143站位第四纪以来的蛋白石含量及其堆积速率与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显示, 900 ka以来蛋白石含量及其堆积速率在间冰期明显增加, 而冰期降低, 反映了间冰期高的表层生产力, 可能是由于间冰期夏季风的加强, 从而导致了上升流的增强和营养提供的增加. 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记录与蛋白石含量及其堆积速率的时间序列频谱分析结果表明, 900 ka以来南海南部表层生产力变化主要受地球轨道周期的驱动.  相似文献   
33.
关于红层特点及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红层为红色的陆相碎屑沉积物,形成于古盆地和湖泊环境,主要形成于炎热、干燥的地质时期。红层岩石组成多为砂岩和砾岩,并夹粉砂岩、页岩、泥岩、灰岩、石膏及岩盐等,红层的沉积结构和构造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红层是地壳演化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不只是中新生代的产物,在古生代也有红层发育与分布。中国的红层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南、华中及西北的广大地区。由于各地区红层的岩性、构造运动、气候条件和时间因素不同,红层中发育了多种地貌,如方山、丘陵、高原、丹霞地貌等。红层地貌与丹霞地貌应严格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34.
U形渡槽水体大幅晃动的ALE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有限元方法分析大型u形渡槽结构中流体的大幅晃动问题;针对不同的水位,研究渡槽结构在谐波激励和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反应.数值分析表明,渡槽结构中水体的晃动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且随着水位的增高,水体晃动的非线性增强;同时存在某一水位使得水体的晃动幅度产生突变增大.  相似文献   
35.
两广交界岑溪一带的细碧角斑岩建造未有专门的研究工作,不少学者撰文时皆沿袭了广西地质志(1985)中的说法,认为是夹于下志留统含笔石复理石中的火山建造,是早志留世洋底火山作用的产物。笔者对白板至大爽基性火山岩进行了野外调研,发现该处火山岩和地层存在复杂的构造叠置关系,其中大爽村头山上志留系明显地推覆在细碧角斑岩等火山建造之上。在白板至大爽约2km的路线剖面上,黑色火山岩(指细碧岩、角斑岩、枕状玄武岩、火山角砾岩等)断断续续时有出露,围岩地层为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近白板一带主要为灰岩、硅质岩及泥质页岩,时代为石炭纪,大爽一带主要为志留系黑色页岩、砂质粉砂质泥岩(1:50000图过程中认为其中有些为石炭纪的深海建造),也有零星的石灰岩分布,彼此呈断层接触关系。笔者的野外工作初步认为该处存在构造混杂堆积,而认为细碧角斑岩不是志留系中的夹层。  相似文献   
36.
宋元数学与珠算的比较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数学是一种算器型的算法体系,是一种技艺型的价值取向,中国古代数学在经历宋元时期的特定历史阶段之后走向明代实用的珠算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目前的研究评价多是暗用了西方古代数学的欧几里得模式的评价准则,因而过低地评价了珠算在中国古代数学中的历史地位。中国古代数学的研究评价应从中国文化系统的特定氛围出发,运用没有西方古代数学价值观念的评价准则,给予珠算客观的历史评判。  相似文献   
37.
湖泊原生碳酸盐化学沉积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湖泊原生碳酸盐化学沉积体系的模型化作了初步的尝试,并把经与对胜利油区早第三纪的古老营湖的研究相结合,定量化地探讨了古东营湖中的由气候的旋回性变化所控制的富碳酸盐/富碎屑物的韵律沉积现象。  相似文献   
38.
文章对西昆仑造山带早华力西变形期的古应力差值、应变速率进行了估算,并对估算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对透射电镜所拍摄的变形颗粒位错形态照片,采用位错密度、动态重结晶和亚晶粒粒径等方法进行古应力差值的估算,并估算了该期变形的应变速率。古应力差值σ1-σ3=80~150MPa,应变速率6×10-14~2×10-13s-1,为中速应变。初步推算,该期变形作用大约持续了2.16Ma。  相似文献   
39.
腾格里沙漠东北缘末次冰期冰楔的首次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众多的古冰缘现象研究中,冰楔假形(ice-wedge casts)因具有定量的古环境意义而倍受人们注意.自1957年裴文中在哈尔滨首次发现晚更新世古冰缘现象以来,在我国中纬度地带的华北地区、鄂尔多斯高原,以及西北地区发现了许多寒冷气候作用的冰楔假形证据.但是,迄今为止尚未见有在地处我国东西部过渡地区的腾格里沙漠发育冰楔假形的报道.近两年,我们在贺兰山地区考察时,发现了末次冰期发育的冰楔假形(图1),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40.
碳酸、盐岩古气候学是在非热带碳酸盐岩(沉积物)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介绍了碳酸盐岩气候分析的理论依据,研究进展和现状,结合我国实例探讨了碳酸盐岩古气候研究对传统古地理、古气候模式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