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2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382篇
理论与方法论   60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129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61.
《世界博览》2009,(8):11-11
2009年是世界天文学年,3月19日,大英图书馆在珍宝馆展出了它所收藏的世界各地的星象图,其中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象图是来自中国敦煌的《全天星图》,又称《敦煌星图甲本》。这张由英国探险家和学者奥雷尔斯坦因100多年前从中国敦煌带回的星象图,近年一直收藏在大英图书馆。这幅图比类似的星象图都早几百年,是敦煌石窟藏经洞4万件古物中的珍品,西方人认为敦煌石窟古籍的重要性堪比死海古卷。这幅全长将近两米的星象图标注了不下1339个星辰的位置,  相似文献   
62.
3700万年前,在古地中海的水域里,一头足有15米长、阔口臣牙的天矫巨兽沉到海底死掉了。几百万年过去,它的骨骸蒙上了厚厚一层沉积物。这片大海也渐渐消退变成了沙漠,风霜慢慢刨去骨头上面的砂岩和页岩。  相似文献   
63.
《少儿科技》2013,(3):47-47
小档案英文名:Colsseum别名:罗马竞技场、科洛西姆等修筑时间:公元72年至82年地理位置:今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在罗马帝国时代,罗马皇帝的职责之一是为臣民提供公共娱乐活动。浴室、运动场、剧院遍布罗马城,但古罗马人还需要另一些娱乐形式,比如观看角斗士之间的搏斗、角斗士与野兽的厮杀。于是,斗兽场应运而生。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专为奴隶主看角斗而造,以  相似文献   
64.
65.
本文从绘画的角度,阐释了古汉字的起源、演变以及汉字本身所蕴含的绘画艺术美和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66.
颜文  汤贤赞  陈忠  陈木宏  古森昌 《科学通报》2001,46(17):1476-1480
南沙群岛南永2井珊瑚礁古地磁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发现:“黑色沉积夹层”的底界(99.69m)与布容正极性/松山反极性(B/M)转换、δ^18O曲线冷/暖(19/20)气候变换界限相对应,距今年龄约0.78Ma;“红色沉积夹层”与留尼汪事件I(Reunion I)地球磁场极性漂移(反转)相对应,距今年龄约2.04~2.01Ma.相对于正常的浅色礁岩沉积,黑色沉积层的磁化率(χ)、剩余磁化强度(Mr)以及MnO和Fe2O3含量均呈明显正异常;红色沉积层的磁化率(χ)、剩余磁化强度(Mr)和Fe2O3含量也出现正异常,结合古生物的分析结果,认为这一对特殊而典型的“沉积夹层”与古气候的突变有关,即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所伴随的地球磁场极性反应,直接影响到古生物的生境状况,同时也影响到某些化学元素,特别是Fe和Mn等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的分散与富集,如当气候突然变暖时,冰期时浓缩的Fe和Mn等金属会大量氧化稀释;而当气候突然变冷时,原来被氧化的高价铁等又高度浓缩,这可能是珊瑚礁与“红与黑”沉积事件产生和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7.
冲绳海槽中部沉积岩芯的古海洋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焱光 《科学通报》2001,46(Z1):68-73
根据冲绳海槽中部的两个沉积岩芯(155和180)浮游有孔虫的氧同位素变化特征, 结合沉积序列、千年尺度气候波动事件对比、碳酸盐旋回及AMS 14C测年等资料对岩芯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 对两岩芯沉积物中记录的古环境信息进行释读, 探讨研究区末次间冰期以来古气候的变化规律和冰消期内部的短时间尺度的气候突变事件. 结果表明末次冰期最盛时(氧同位素2期)冲绳海槽中部可能有古长江和古黄河的淡水影响, 冰期-间冰期氧同位素值及变化幅度证明了边缘海对气候变化的“放大”效应. 底栖有孔虫Uvigerina的δ 13C值在冰期时明显变轻, 表明冰期时黑潮主轴东移, 影响范围萎缩. 对180岩芯中存在的“新仙女木”(YD)期气候突变事件进行了对比分析, 表明冲绳海槽地区的气候变化虽然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控制, 但一些地域性的因素(如东亚季风)对研究区也有一定影响. 还对“YD”事件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 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Fairbanks将YD期解释为两大融冰事件引起两次海平面快速上升之间一个短暂的海平面回升-滞缓期的观点. 底层水团与西北太平洋深层水团的交换程度减弱, 含氧量降低, 对CaCO3物质的溶解作用增强, 并使得冲绳海槽地区的CaCO3旋回与“大西洋型”CaCO3旋回一致.  相似文献   
68.
有孔虫是有壳的海洋单细胞动物,平均约1毫米大小,隶属于原生动物界粒网虫门有孔虫纲,壳上有一个或多个开孔,以便伸出伪足,因此得名有孔虫,自寒武纪至今已有5亿多年的历史,已知化石种类有4万余种,分布于五大洋不同海洋环境的现代种类有6千余种。研究现今海洋中的有孔虫种类及数量、分布,总结其与所处环境因子的关系,可以推测古海洋环境和古气候等,因此有孔虫成为古今海洋环境的优越指示生物,广泛应用于诸多科研领域,被誉为"大海里的小巨人"。  相似文献   
69.
70.
2012年8月25日至27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二连浩特国土资源局联合主办的“中国古生物学会古脊椎动物学会第13次学术年会暨第四纪古人类-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第4次学术年会”在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