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7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10篇
系统科学   257篇
丛书文集   155篇
教育与普及   4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综合类   293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采用误差变量的线性组合对超混沌系统进行单向反馈控制,解析地证明了实现同步的可能性,从Lyapunov理论角度分析了对四维超混沌LC振子采用单变量单向耦合的可行性,求出同步所需控制器要满足的条件,当驱动系统参数做周期变化时,应用文中的控制器很好地实现了两个超混沌系统的同步.  相似文献   
72.
本文在前文工作的基础上给出了有关射影半对称联络的某些特征。首先考查了射影半对称联络的不变量并利用该不变量给出了类似于文[4]的某些结论。  相似文献   
73.
杜永泰 《科学通报》1997,42(15):1672-1674
数字电子技术中,设计一个时序电路的关键是根据状态转换图求出其状态方程和触发器的激励方程.异步计数器电路中,各触发器的时钟端不是连接在一起的,因而,要想由状态转换图求出各个触发器对于各自本身时钟的状态方程是比较困难的.在一般的数字电路文献中给出了求解方法,但比较繁琐,也不容易掌握.笔者在分析异步计数器电路时,提出了时钟变量的概念和求解方法,并导出了以统一外时钟为基准的各触发器的状态方程.利用这种状  相似文献   
74.
介绍利用Netware提供的MENU实用程序来创建用户自己的菜单的方法,并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5.
讨论了多变量系统子结构解耦零点,系统零点与系统整体解耦零点和系统零仍点的关系。结果表明子结构解耦零点和系统零点在最大子集意义上可由整体的解耦零点和传递函数阵零极点递阶描述并具结构分离特征。  相似文献   
76.
通过引进时变遗忘因子,该文提出了一种时变多变量系统的结构和参数的同时辨识算法,该算法结构简单,跟踪参数变化速度快,同时又兼备UD分解的良好计算品质。  相似文献   
77.
将连续系统从模型取状态方案推广到含有可测扰动的离散多变量系统 .算法对扰动具有鲁棒性 .将误差引入控制器 ,设计出的 MRAC系统可不必预知系统参数的变化范围 ,可选择的适应律有更多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78.
在一套大型结构加载系统的节能改造中,采用一种新型的无须外加辅助油源的自供式伺服变量泵节能控制系统,并针对容积式控制方式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非线性变增益补偿法改善系统动态性能.实践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降低能耗、减少温升的作用;动态补偿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9.
研究适于离散变量结构优化设计的遗传算法.探讨了离散变量结构优化问题的基因表达模式,提出了一种减小基因搜索范围的子空间构造方法.该算法可处理受应力、位移约束的结构优化问题.数值计算实例表明该算法效率高,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0.
本文提出在GMDH中利用“新息贡献”准则选择关键变量(包括初始变量和中间变量)、自动构成最优部分多项式,并且给出了递推算法以避免重复运算,从而优化了模型结构,提高了精度,简化了建模过程。最后用仿真例子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