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5篇
丛书文集   79篇
教育与普及   15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131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利用合成蛋白石模板、填充溶胶前驱体、烧结移除模板的方法,制备BaTi O3∶Tm3 的反蛋白石结构.根据实验测量的反射光谱与650nm激光光源激发下的上转换荧光光谱,得到了反蛋白石结构的光子带隙位置以及上转换光谱.由于带隙位置与激发光源位置的重合,与粉末样品的上转换光谱相比,反蛋白石的光谱强度降低,出现了峰位展宽,从而也为光子带隙对于特定电磁波的抑制提供了明显的证据.  相似文献   
22.
应用深能级瞬态谱(DLTS)技术,研究了GaAs0.55P0.45红色发光二极管深能级.结果表明,有B陷阱的GaAS0.55P0.45红色发光二极管亮度比有C陷阱的低;并对B陷阱深能级位置的真实值进行了详细计算.  相似文献   
23.
羧酸铕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致发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Eu( )与β-苯甲酰丙酸,β-苯甲酰丙烯酸,邻苯甲酰苯甲酸的固态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稀土络合物滴定、核磁共振氢谱和热谱分析确定其组成为:OOCHCHCOO)3.H2O、EuCEu(C6H5CH2CH2COO)3.H2O、CEu(C6H5O(CC6H5C6H4COO)3·H2O.红外光谱表明,配体通过羧基氧与铕离子配位,羧基以双齿配位.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邻苯甲酰苯甲酸铕的荧光发射强度在三个系列中最强,并从配体结构出发,探讨了该荧光强弱顺序的成因,合理的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4.
激光微束技术、生物超微弱发光与生物生命奥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超弱光子探测技术在预测生物致命疾病的应用机理。更重要的是指出用激光微束技术开发工厂化生产转基因(T-G)动物和植物是很值得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利用地球上较少的土地养活众多的人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5.
低温荧光摄影技术的进一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荧光摄影技术在物证检验中的应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本文进一步探索了物质的荧光特性及其研究方法,低温荧光摄影的类型及其吸收滤光技术。  相似文献   
26.
朱德斌  邢达  沈行燕  闫贵虹 《科学通报》2003,48(13):1424-1427
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分析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灵敏度检测方法, 它将电化学法和化学发光法巧妙结合, 利用金属钌的复合物和三丙胺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高效、连续、稳定的发光, 具有灵敏、快速、准确、操作简便和分析适应性广等特点, 已被应用于核酸的定量分析之中. 将电化学发光技术应用于基因点突变检测, 采用了一种基于PCR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技术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检测Presenilin-1基因(简称PS-1基因)密码子235处发生的点突变. 结果显示, 在PCR循环次数相同的条件下, 野生型样品酶切前后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基本保持不变; 突变型样品酶切前后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变化显著. 该方法可明显区分野生型样品和突变型样品, 可望用于老年性痴呆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7.
李小毛 《科学通报》1997,42(23):2567-2570
关于Mn~(2 )离子的发光性质研究已有很多报道,它们一般都集中在无机玻璃中,并对发光机理进行了分析。但对掺Mn~(2 )离子在纳米非晶SiO_2发光行为尚未见报道,本文运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掺Mn~(2 )离子纳米非晶SiO_2,测量其荧光光谱,当激发波长为337nm时,其发射光谱在460nm处有一强而宽的蓝光发光带。并对发光机理和发光强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8.
生物超微弱发光图象的观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谭石慈  邢达 《科学通报》1997,42(6):643-646
任何有生命的物质在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都可以自发地或受外界条件诱导后发射出一种极其微弱的光子流,强度在10~10~4光子/cm~2·s,波长在180~800nm之间.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自从1955年Colli等人第一次用光电倍增管测量了生物的超微弱发光之后,国内外的科学家对生物超微弱发光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都很关注,但由于受到光电探测器灵敏度的限制,绝大多数的工作是探测生物样品超微弱发光的总强度,记录的只是空间积分光强,而不具备空间分辨能力,即不能反映样品各部位的发光强度分布,给生物超微弱发光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9.
以硝酸锌,硝酸锰,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为主要原料,用溶胶-凝胶提拉法制备了Zn2SiO4:Mn薄膜.并利用XRD、SEM、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多频荧光寿命仪等对薄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上述先驱物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可获得均匀致密的薄膜.在空气中干燥后于适当温度下热处理可得到纳米微晶Zn2SiO4:Mn薄膜.其荧光寿命从常规粉末材料的的ms量级缩短至ns量级  相似文献   
30.
对于Ba1-xEuxMgF4体系,当E2+u掺杂浓度(x)小于0.10时,其发光性质与前人研究结果相同。当E2+u掺杂浓度(x)大于0.10时,样品的发射光谱、激发光谱与荧光衰减情况都发生了明显改变。x射线衍射证明,这是由于结构的改变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