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9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89篇
系统科学   23篇
丛书文集   147篇
教育与普及   15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5篇
现状及发展   33篇
综合类   322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随着工业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正在不断增加,引起的环境问题已经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因此二氧化碳的埋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研究发现通过将二氧化碳注入油藏可以显著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同时解决了二氧化碳的埋存问题,因此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石油开采行业的重点采油技术。本文介绍了二氧化碳的埋存方式,并讨论了在混相驱和非混相驱两种驱油原理下二氧化碳的埋存量与提高原油采收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2.
邢东矿井田范围内共有11个村庄,村庄压煤占全部井田地质储量的82%以上,实施采后充填迫在眉睫。针对这一难题,邢东矿进行了超高水充填开采技术研究,并在1126综采面进行了成功应用。不但解放了大量村庄压煤,还大量利用了井下污水,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极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3.
考虑采空区胶结体在强度形成区内对顶板的支撑载荷与距离工作面长度呈线性关系,基于垮落法两端固定梁模型,建立胶结充填开采两端固定岩梁力学模型,得到岩梁剪切力、弯矩分布和两端支座反力的表达式;提出充填开采极限跨距概念,从岩梁抗拉、抗剪强度推导出极限跨距表达式;提出充填开采工作面极限推进速度概念,并推导出其表达式。应用模型和概念公式对某矿2414工作面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充填开采时,岩梁最大剪切力、弯矩位于煤壁处,与垮落法开采相比,剪切力和弯矩更小;增加支柱(架)的支撑力,可减小岩梁两端剪切力和弯矩;按抗拉和抗剪强度计算充填开采极限跨距分别为24.6 m和85.8 m,胶结体须在12.5 d内形成抵抗上覆岩层载荷的强度;岩梁剪切力和弯矩分布均为非对称性;煤壁处的支座反力、弯矩分别为采空区侧岩梁端2.28和1.49倍;充填开采有利于采空区后部沿空巷道的维护。  相似文献   
104.
介绍了山西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态防护恢复的必要性,分析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生态环境的防护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05.
针对相邻露天矿实施协调开采带来的长期经济效益与开采程序变化影响短期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矛盾的问题,运用露天采矿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相邻露天矿开采程序优化。分析协调开采技术的特点及采场贯通的影响因素,提出采区划分方案优化准则;建立采场、排土场形态优化模型,给出相邻采场贯通时间的计算方法,并提出贯通后采场、排土场形态优化方法。笔者结合工程实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优化采场、排土场形态,可有效减少剥离量,增加内排空间,提高贯通采场期间两矿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6.
使用自制的一维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模拟实验装置,对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考察了降压幅度、降压速度对开采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降压幅度主要影响最终产出气体的总量,降压幅度越大,累积产气量百分比越大.降压速度越大,产气速率越高,当最终压力相同时,降压速度只影响开采持续时间,最终产气量百分比基本一致;降压速度越慢,当压力降到相同水平时累积产气量百分比越大,特别在降压初期这一现象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7.
利用硅酸钠在盐酸环丙沙星的酸溶液中的原位水解成功制备了盐酸环丙沙星/二氧化硅复合粒子。对所得产品进行的SEM、TEM、粒度分布、XRD和FTIR等分析表明,盐酸环丙沙星/二氧化硅复合粒子为粒径0.3~0.7μm的球形粒子,呈无定形态,且盐酸环丙沙星与二氧化硅以物理方式结合。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复合粒子药物负载量约为28.8%(质量分数)。体外溶出实验证明,产品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药物释放主要受扩散控制,具有均匀的释放速率和持久的缓释时间。  相似文献   
108.
前驱体碳化复合等离子熔覆涂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钛铁粉、铬粉、铁粉和碳的前驱体(蔗糖)等为原料,通过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了碳化复合粉,并利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Fe-Cr-C和Fe-Cr-C-Ti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涂层的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Cr-C涂层由(Cr,Fe)7C3初生碳化物和菊花瓣状分布共晶碳化物(Cr,Fe)7C3与奥氏体组织组成;Fe-Cr-C-Ti涂层由原位合成的TiC相和(Cr,Fe)7C3共晶相与奥氏体相构成.这两种涂层与基体之间都是冶金结合.涂层中碳化物TiC的体积分数呈现梯度分布,并且涂层的熔合区和中部区域TiC颗粒形状多为等轴状颗粒,涂层的表层区域部分TiC颗粒多为树枝晶颗粒.与Fe-Cr-C涂层相比较,Fe-Cr-C-Ti涂层的抗开裂性更好.Fe-Cr-C和Fe-Cr-C-Ti两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约是750HV0.2,是基体金属的3.2倍,从涂层表面到熔合区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09.
精制后的聚己内酯用三氯甲烷为溶剂制成溶剂膜.以调制式热重分析(TGA)为聚己内酯热裂解的研究方法,并使用核磁共振(NMR)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其热裂解后所得的产物.TGA的结果表明,聚己内酯的热裂解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的分解温度为205~295℃,失重率为7.0%;第二步分解温度为311-374℃,失重率为88%.结果同时得到了聚己内酯热分解的活化能、指前因子和速率比等热分解动力学常数,分别为第一步80kJ/mol,5min-1和0.3,第二步分别为146kJ/mol,11min-1和0.47.裂解后的产物经过NMR和FTIR分析,发现不但有高分子的聚已内酯,也有呋喃、取代环丙烷以及不饱和的羧酸等小分子化合物产生.  相似文献   
110.
文章从煤矿安全管理的任务、意义与作用,煤矿安全管理常用的方法和煤矿现代化安全管理的理论和技术3个角度,探讨了煤矿安全管理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