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4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47篇
教育与普及   2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8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302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71.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石盒子组 -山西组是天然气的重点勘探层位 ,根据薄片研究、阴极发光显微镜研究、粘土矿物分析、同位素分析 ,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石盒子组 -山西组的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进行了分析 ,认为研究层位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 ,少量的长石岩屑砂岩。储层砂岩的成岩作用主要有长石的高岭石化、压实作用、自生矿物的形成作用、胶结作用及交代作用。最后根据成岩作用的特征 ,建立了研究区储层砂岩的成岩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172.
安徽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区,长江中下游.地跨5个纬度带,兼跨长江、淮河、新安江3大流域,境内山丘、平原、湖泊、盆地镶嵌交错,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千变万化的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使安徽全境成了自然资源的宝库.  相似文献   
173.
琼东南盆地第三纪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第三纪地震、测井曲线和岩相资料的3综合分析,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盆地充填序列按古构造运动面划分为5个超层序,分别与盆地演化的阶段性相当。在其内部可进一步划分为19个Ⅲ级层序和42个Ⅳ级层序。并以基准面旋回为基础,长周期基准面旋回为周期,短周期为成因地层单元,论述了不同结构和叠加样式的短期旋回型式及在中长期旋回中的分布规律,基准面变化与层序发育特征、层序分布模式、沉积体系类型和盆地充填演化序列,以及与油气储盖组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4.
四川石棉蛇绿岩套的Sm-Nd年龄及Nd-Sr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石棉蛇绿岩套Sm-Nd和Rb-Sr同位素组成的测定结果为:由方辉橄榄岩和辉长岩确定的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为938±30Ma(2σ),εNd值为7.6±0.8(2σ),表明该蛇绿岩套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蛇绿岩的ISr值变化明显(0.70209~0.70708),是由雨水热液蚀变作用引起.高的εNd值反映原始岩浆来源于强烈亏损的地慢源区,推测在新元古代早期该区可能处于弧后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175.
中国典型含油气盆地地层压力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地层压力,尤其是异常地层压力对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典型含油气盆地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分析了克拉通,裂谷,前陆三大类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在收集了大量探井实测地层压力数据的基础上,统计研究了这三类盆地的地层压力分布模型。将该模型与俄罗斯含油气盆地地层压力与油气藏分布的关系对比发现。异常地层压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地质现象,不同类型的含油气盆地从古代到新生代地层压力有增大的趋势,中国典型含油气盆地地层压力分布表明,前陆盆地以异常高压油藏为主,克拉通盆地油藏压力轻微超压,裂谷盆地异常低压油藏有一定分布。  相似文献   
176.
羌塘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含油气远景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14条近4000km的大地电磁测探资料进行了一维及二维连续介质反演,根据反演结果及地面地质资料解释确定了侏罗系、上三叠统底界面海拨高度图以及前泥盆系顶界面海拔高度图,并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以及地质资料对羌塘盆地进行了构造单元划分以及含油气远景评价。  相似文献   
177.
残余盆地构造发育的研究意义、现状及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残余盆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解剖残余盆地成因机制及其分布特征入手,详细阐述了残余盆地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提出研究残狡盆地应以构造分析为主线进行,认为去变形和去构造层是残余盆地构造分析 两个关键环节,而构造成像技术,构造测年技术和构造模拟分析技术是残余盆地构造分析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十万大山盆地是在古西太平洋板块,印支板块与华南板块三者碰撞拼合作用的基础上发育而成的一个海相残余盆地。  相似文献   
178.
措勤盆地油气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措勤盆地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和圈闭的特征,剖析各油气系统的发展演化历史,对该盆地的油气远景进行预测。本区下白垩统川巴组的泥质岩,多巴组和郎山组的碳酸盐岩是有效烃源岩;川巴组的砂岩,多巴组的砂岩和碳酸盐岩以及郎山组的碳酸盐岩是主要的储集层;川巴组的泥质岩为局部盖局,多巴组和郎山组的碳酸盐岩是区域盖层。燕山晚期运动为本区的油气聚集提供了有效的圈闭。本区共划分了7个油气系统。根据盆地模拟结果综合分析表明:措勤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区是洞错-阿苏地区,该区的K1ch-K1ch(!)油气系统是最有利的系统;其次是马窖-门当日阿次地区,该区以K1ch-k1ch(?)油气系统最有利;油气远景最差的地区是色卡错-麻米错地区。  相似文献   
179.
徐霞客江右信江红色盆地丹霞地貌考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强  舒晓波  王军 《江西科学》2002,20(2):104-109
以明末旅行家徐霞客晚年对江右信江红色盆地的旅行考察为研究对象 ,将该盆地的丹霞地貌进行了分类 ,并提出了进一步搞好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0.
从当今地球科学研究前沿动态出发,论述了造山带与沉积盆地是统一的构造框架和动力体制下形成的孪生体,它们在空间上相互依存,在物质关系上表现为深部的补偿和浅部的剥蚀及直接供给,在它们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深层岩石圈圈层间存在着耦合关系,对今后把造山带和盆地置于一个系统加以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