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72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区域成矿条件本溪欢喜岭地区位于华北地台、辽东台块、太子河古凹陷东部,属于阴山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与新华夏系构造体系第二巨型隆起带交汇的中部。  相似文献   
22.
张邦颖 《汉中科技》2010,(5):46-46,49
介绍了日本落叶松两段育苗技术,第一段种子育苗,要做好圃地选择,整地作床、播种育苗和圃地管理;第二段移值育苗,要抓好苗床准备、苗木移栽和移植苗管理。经调查统计,采用两段育苗技术与对照(留床苗)比较,苗木质量、造林成活率显著提高。两段育苗技术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
邓涛  董军社  王杨 《科学通报》2001,46(14):1213-1215
分析了采自中国华北地区11个第四纪地点共70个哺乳动物牙齿釉质样品的碳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中国华北第四纪陆地生态系统中以C3植物占优势,与纬度相当的巴基斯坦以C4植物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情况完全不同。这一巨大差异是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引起的,模拟结果显示高原北侧将发生显著的温度下降,同时期南侧的温度将上升。南侧的升温使C4植物在巴基斯坦取代了C3植物;而北侧,高原上升引起的温度下降抑制了C4植物的分布,所以直到现代,中国华北地区仍然以C3植物占优势。  相似文献   
24.
华北陆栖涡虫初报——土笄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笄蛭又名土蛊,是一种陆栖涡虫,隶属于扁形动物门Playhelminthes,涡虫纲Turbellaia,三肠目Tricladida。本目共分三个亚目,其中海栖亚目Maricola与内陆无关。湖栖亚目Paludi-cola,我国刘增智1989把已知的七种及其分布均基本澄清,如典型的东亚三角头涡虫Dugesi-  相似文献   
25.
华北陆壳的岩石化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6.
今年1月13日,由58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同投票评选的“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1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曙光4000A启用并跻身世界十强”名列头条。这是曙光公司继2001年曙光3000L入选“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2003年曙光4000L入选“200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后第三次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27.
华北晚中生代变质核杂岩构造及其对岩石圈减薄机制的约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变质核杂岩是华北地区晚中生代岩石圈伸展与减薄的重要产物,以辽南、瓦子峪(医巫闾山)、云蒙山等为代表的变质核杂岩具有各自的特性与共性:运动学极性、几何学不对称性、形成时间的跨越性、不分布均匀性和规模的级序性. 变质核杂岩所具有的众多特点,直接为讨论区域岩石圈伸展与减薄过程提供重要约束,揭示出许多与现有盛行的地幔柱、拆沉作用、加厚造山带地壳伸展垮塌等成因模式相驳的证据. 文中提出建立完善的区域岩石圈伸展与减薄模型,必须考虑到岩石圈深部的极性运动(或单向剪切)、岩石圈板块破坏的渐进性发展、伸展作用岩浆作用关系,以及变质核杂岩发育与郯庐断裂的同时活动性.  相似文献   
28.
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岩墙群形成的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北克拉通中部广泛发育中元古代镁铁质岩墙群. 这些岩墙群未变形和未变质,侵位于先存破裂中,成为恢复华北克拉通中部中元古代构造应力场的显著标志.克拉通北部地块的镁铁质岩墙群为张剪性,而中部和南部地块为张性.根据华北克拉通中部中元古代镁铁质岩墙群的分布和成因机制分析,来恢复模拟中元古代的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镁铁质岩墙群在中元古代形成于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与横穿华北克拉通中部的燕辽-中条拗拉槽系的伸展作用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9.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密度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8a连续测定资料,对不同密度中幼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林分平均树高生长有一定影响,但没有明显的规律,差异不显著;林分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中胸径在1-6a差异不显著,10-14a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林分蓄积量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各密谋间存在显著差异,8-14a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30.
对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西段巴彦乌拉-贺兰山地区片麻状花岗岩和贺兰山岩群石榴云母二长片麻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 片麻状花岗岩岩浆锆石年龄为(2323±20) Ma, 两期变质锆石年龄分别为(1923±28)和(1856±12) Ma. 锆石核、幔和边Hf同位素组成相近, 19个数据点TDM1(单阶段亏损地幔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2455~2655 Ma. 石榴云母二长片麻岩中大多数残余锆石年龄集中分布, 平均年龄为(1978±17) Ma, 另有少量更老残余锆石(2871~2469 Ma)存在. 变质锆石由于U含量很高导致强烈铅丢失, 未能获得准确年龄. 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 TDM1为1999~3047 Ma.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 可得出如下结论: (1) 贺兰山岩群孔兹岩系形成于古元古代, 而不是以往认为的太古宙; (2) 研究支持了华北克拉通西部鄂尔多斯陆块和阴山陆块之间存在一规模巨大的古元古代孔兹岩带的认识; (3) 孔兹岩带内大量存在的古元古代早期地质体可能是孔兹岩系碎屑沉积物物源区之一; (4) 鄂尔多斯地块、阴山地块和东部地块大致在同时发生相互碰撞拼合, 导致华北克拉通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