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2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2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0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蛇晰     
生活在欧洲的蛇蜥,长40厘米左右,没有脚,行动时很像蛇,因此常被误认为是毒蛇而遭残杀。它们捕食蜗牛和昆虫,大的蛇蜥还捕食鼠类。区别蛇蜥和蛇,主要是看有没有眼睑。蛇  相似文献   
102.
一个图的正常全染色如果相邻点的点染色及其关联边染色集合是不同的,则称为图的邻点可区别全染色,其所用到的最少颜色数称为图的邻点可区别全色数.该文得到了冠图圈与圈(星,完全图)的邻点可区别全色数.  相似文献   
103.
给出了图Cm·Pn的距离不大于β的任意两点可区别的边色数,并研究了某些情况下Cm·Pn的点可区别的边色数.  相似文献   
104.
从刑法对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与票据诈骗罪的立法界定可以看出,两罪是有区别的。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与票据诈骗罪的相关性思考主要是指对司法实践中两罪的交叉性进行的一种定位与思考。而辩正性思考则是指对两罪在交叉构成牵连犯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处断的一种“回归性”正确的思辩。但无论是相关性思考还是辩正性思考,其目的都是为了让法律的实体性规范在应然性理念的指引之下真正回归到法律的应有性状态中去。  相似文献   
105.
邻点可区别关联着色的定义是在关联着色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使得相邻顶点的颜色集不同的关联着色。主要研究了几类特殊图的邻点可区别关联色数,包括风车图、齿轮图及在此基础上扩充的图Dm、n,拓展了图着色的领域,便于更好地研究图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6.
对阶数不小于3 的连通图G(V,E),设α,β为正整数,令映射f:Ef{1,2,…,α},若u,v∈V(G),1≤d(u,v)≤β,有C(u)≠C(v),则称f为G的一个α-D(β)-点可区别的边染色,简记为α-D(β)-VDPEC,对一个图进行α-D(β)-点可区别的边染色,所需的最少的颜色数称为图G 的D(β)-点可区别的边色数,记为χ′ β-vd(G),其中d(u,v) 表示u,v间的距离.研究路和圈的距离不大于3和4的点可区别边染色,得到路和圈的距离不大于3和4的点可区别的边色数.  相似文献   
107.
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误差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测量误差是测量不确定度的基础,测量不确定度是经典误差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产物。从测量不确定度和测量误差的定义、产生的原因及使用方法等方面,分析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08.
刘文鹏 《科技信息》2011,(15):J0265-J0265,J0325
日语的~につれて、~にしたがって、~にともなって、~とともに等四词的语意相近,语感也有容易混淆的地方。如何记忆并区分这四个语法点,常常困扰着日语学习者们。本论文试图通过对这四个语法点的接续、语感、语意、其他用法这四个方面的分析和议论,帮助学习者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9.
英语和德语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为使具备英语基础的德语学习者有效地掌握德语的用法,使两种语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两种语言的比较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德语介词mit和英语介词with形似性以及区别之处的比较,使学习者对这两个重要的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为研究德语和英语其他语法知识的相似之处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0.
佛教报恩观和佛教孝道观有着各自的伦理规范。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就联系而言,佛教的报恩观与孝道观基于相同的佛理教义,佛教报恩观是佛教孝道观的理论基础,是广义上的佛教孝道观。就区别而言,佛教报恩观围绕孝亲——敬众生——忠国——信佛法的人生理想而展开,孝道观围绕人子的社会角色而展开;佛教报恩观关系人生理想,孝道观关系社会伦理;佛教报恩观宣扬报恩得善报,孝道观多宣扬不孝遭恶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