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71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443篇
系统科学   111篇
丛书文集   1004篇
教育与普及   983篇
理论与方法论   789篇
现状及发展   147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966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445篇
  2014年   1211篇
  2013年   1022篇
  2012年   1332篇
  2011年   1538篇
  2010年   1520篇
  2009年   1715篇
  2008年   1639篇
  2007年   1567篇
  2006年   1121篇
  2005年   1054篇
  2004年   938篇
  2003年   925篇
  2002年   851篇
  2001年   819篇
  2000年   723篇
  1999年   486篇
  1998年   398篇
  1997年   349篇
  1996年   313篇
  1995年   299篇
  1994年   251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203篇
  1991年   179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32年   1篇
  192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用HMO法研究了香豆素及一些4-、5-、6-、7-及8-单取代香豆素类化合物,发现这些化合物的 ̄(13)CNMR化学位移与π-电荷密度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此外,跃迁能与Hamett常数之间也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表6.参8。  相似文献   
33.
利用空间子结构法凝聚上部结构的刚度与荷载,形成一个超级单元,同时,采用有限分层地基模型,并计及基础自身刚度的影响,建立起基于能量变分原理的地基-箱形基础-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由于该模型合理的体现了三者协同工作的机制,从而可以对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34.
当前许多学校削弱化学课的教学,这必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化学课教学必须深化改革。在教学内容上,适当降低理论高度;根据本专业的需要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选择应用性强、新科技含量高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验课的比例和效果。在教学方法上,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水平和能力得以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35.
想象一下,未来的计算机会成为什么样子?假如有人说,让像果冻一样的物质去思考,去表达同情心,你觉得可能吗?对于早已习惯和熟悉了棱角分明的显示屏、主机和鼠标的现代一族而言,把计算机想象成为一团软软的、滑滑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果冻,确实有点异想天开。然而,英国布里斯多大学计算机专家安德鲁正在做着这样的梦,他的梦想是,用离子替代电子,用果冻一样的物质替代芯片和电路板。  相似文献   
36.
左利平 《山西科技》2005,(1):105-106
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37.
新课程刚刚起步,学校在化学教学中,现有实验器材在种类、规格和数量上往往难以满足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我们常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以保证新课程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8.
谭嗣同是戊戌维新派的杰出代表 ,是戊戌变法时为追求真理而勇敢牺牲的伟大的爱国者 ,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本文主要探讨谭嗣同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和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39.
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借助已经掌握的规律性知识,主动发现和概括出新的规律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法的特点是能充分发挥学生认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40.
赵彦改 《菏泽师专学报》2002,24(4):68-70,79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督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评价的取向支配或决定着评价的具体模式和操作取向。所以,评价的取向实际上是对评价本质的集中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