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6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61篇
系统科学   38篇
丛书文集   248篇
教育与普及   9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2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340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e theory of ecology is based on over 100 a of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all centered on aboveground patterns and processes. However, as contemporary ecologists are increasingly acknowledging, belowground structures, functions, and processes are some of the most poorly understood areas in ecology. This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belowground ecological processes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advance of global change research. The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of belowground ecology began to flourish in the 1990s, along with the expansion of global change research, and quickly gained momentum. Belowground ecology aims to investigate belowground structures, functions, and processes, as well as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corresponding aboveground features, emphasizing the responses of belowground systems under global change conditions. Key research areas include root ecology, belowground animals, and soil microorganism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boveand belowground ecosystems, root ecology, root biogeography, belowground biodiversity, as well as research areas with particular challenges and progress. This commentary emphasizes certain theoretical issues concerning the responses of belowground processes to global change, and concludes that belowground ecology is a critical research priority in the 21st century.  相似文献   
992.
聚合草(俄罗斯饲料菜),多年生、高抗寒、高扰病虫害、高产、优质、易栽培、适口性好,地上宽大肥厚的丛生叶和地下粗壮的肉质根,既是畜禽的优良牧草,又是人类的稀有蔬菜。聚合草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93.
8PSK调制解调技术实现的研究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PSK是一种常用于卫星通信的高带宽效率的多相位键控调制解调技术。通过进行8PSK调制解调的基带仿真,对实现中影响该系统性能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实际应用时不同类型和参数的滤波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针对8PSK的特点,采用了存储波形累加求和法来代替一般的滤波成形,提高了调制速度,利用其相位对称的特点将波形存储表压缩为原容量的1/4,有效地节约了存储空间。  相似文献   
994.
曼地亚红豆杉径枝生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 edia)是一种重要的栽培药用植物资源。本文对其枝条生长特性与苗木地径之间的相对生长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两者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可依此建立单株地径与单株生长量、枝平均生长量和发枝数之间的经验回归方程,为人工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相场法模拟界面能各向异性对枝晶生长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修正的相场模型,模拟了纯物质在深过冷条件下界面能各向异性对晶体生长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向异性模数很小时,枝晶形态为典型的海藻晶;当各向异性模数较大但仍小于临界值(1/15)时,枝晶形态为光滑枝晶;而当各向异性模数大于该临界值后,某些方向的生长将消失,呈现为棱面枝晶形态.当各向异性模数小于临界值(1/15)时,枝晶尖端生长速度随各向异性的增强而线性增大;当各向异性模数大于0.1后,枝晶尖端生长速度增大、速率减小并逐渐趋于定值.强各向异性与弱各向异性下的情况类似,枝晶尖端生长速度都表现出随界面厚度参数的减小而逐步收敛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6.
新型双核锰金属配合物中性载体水杨酸根离子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首次研究了基于N,N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双核锰(Ⅳ)[Mn2(Salen)2O2]为中性载体的PVC膜电极.该电极对水杨酸根(Sal-)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性能和选择性,并呈现出反Hofmeister选择性行为,其选择性次序从大到小为Sal-,ClO-4,SCN-,I-,NO-3,Br-,SO2-3,NO-2,SO2-4,Cl-.在pH=5.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电极电位呈现近能斯特响应,线性响应范围为9.0×10-6~1.0×10-1mol/L,斜率为-53.6mV/dec(20℃),检测下限为7.0×10-6mol/L.采用交流阻抗技术和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研究了电极响应机理.该电极可用于阿司匹林药品分析.  相似文献   
997.
h(G,x)表示图G的伴随多项式,它从图G的补图出发研究色惟一和色等价.若P(G,λ):P(H,λ),称G和H色等价,一个图被称为是色惟一的,如P(G,λ)=P(H,λ)意味着G≈H.若h(G,x):h(H,x),称G和H伴随等价;G和H色等价当且仅当G^-和H^-伴随等价;G色惟一当且仅当G^-伴随惟一.Un表示从路Pn-4的每个1度点分别引出两个悬挂边所得到的具有两个3度点4个1度点的树.K4^-表示从K4中删去一条边得到的图.应用伴随多项式理论研究了图(UnUK4^-)^-的伴随多项式系数和根的性质,以此为基础刻画了图(UnUK4^-)^-的色等价图类。  相似文献   
998.
不同群落类型的长苞铁杉林的根际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99.
胭脂碱型根癌农杆菌C58和T37菌株通过离体感染红豆草下胚轴和子叶,能形成激素自主性转化瘤组织、畸胎瘤、再生苗和再生完整植株.在再生苗和植株基部可形成次生瘤组织.对转化瘤组织细胞系与正常愈伤组织细胞系的生理生化分析表明,两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但转化系过氧化物酶活性和L-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却比正常愈伤组织细胞系高得多.这可能与转化瘤组织中致瘤基因onc的表达改变内源激素水平所致.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分析表明,转化瘤组织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比正常愈伤组织细胞系高2-3倍,其中除转化瘤组织中的天门冬氨酸含量比正常愈伤组织细胞系高18-37倍,C58转化瘤组织和T37转化瘤组织也显示出明显差异,其中,T37转瘤组织中的谷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比C58转化瘤组织和正常愈伤组织细胞系高得多的.  相似文献   
1000.
石榴树吸水根根系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笔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石榴树吸水根根系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石榴吸水根根量主要集中于0~80cm土层内,约占总量91.32%,80cm土层以下仅约为总量的8.68%o左右,根长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呈负指数函数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分布为距果树行带0~100cm范围内,石榴吸水根根量约占总量的76.07%,而距果树行带1.0~250cm时其只占总量的23.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