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5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222.
郝小燕 《贵州科学》1999,17(4):287-290
用GC/MS方法,定性定量地分析了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和云南含笑(Michelia yunnanensis)精油的化学成分,分别鉴定出30个和36个化合物。两种精油化学成分比较,相差较大。该研究可能为这两种植物的分类学提供一定的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3.
答案不简单     
《科技潮》2007,(9):61-61
虽然在人类的科学发展史上,分类学家从事物种统计的时间已经超过了250年,但是对于“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物种?”这个问题,迄今为止仍然没有确切的答案。菲合尔博士说:“这样简单的一个问题,答案却是那样的不简单”。  相似文献   
224.
目前正在兴起的昆虫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促使人们运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去发掘新的天然药物。另一方面,这些来自虫源的次生代谢物的多样性的研究,其生物学价值在于它们的分布以及结构信息的提供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本文以美洲大蠊(俗称蟑螂)的体内次生代谢物进行研究,通过分离提取、结构表征和对其抗菌活性的测定,集中揭示了昆虫化学与植物化学之间的生态学相关的信息,阐明植物和昆虫在自然条件下得以共同进化的原理。研究结果证明:昆虫与植物次生代谢物在生态和生物活性上既具有部分作用或反作用关系,又有与其各自生命活动相关而产生的独特活性物质的修饰表达和衍生的新化合物。然而化学分类学应用于昆虫分类仍在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225.
记载了海南岛的锈菌计10科29属145种,含2个无性型式样属(form genera)和17个式样种(form species)。大多数标本系笔者1993—2011年采集所得,保藏于北京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erbarium Mycologicum Academiae Sinicae, HMAS)。本名录只列出锈菌学名、寄主植物学名及采集地(县或山),每个种均有标本引证;并对海南岛锈菌区系特征作了简要讨论。成果为海南岛锈菌的首次报道,仅属初步,有待今后增补。  相似文献   
226.
腹足类系统发育及分类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已证实腹足类是系统进化研究很好的材料,其优越性是其他动物类群难以取代的,但腹足类仍然没有被很好地用来进行系统进化研究。腹足类单源说得到多数研究人员的认同,但还需进一步考证。虽腹足类系统发育及其分类学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但目前对腹足类的自然分类系统尚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诸多研究工作还有待开展,其较长的进化历史、快速辐射演化、趋同进化、趋异进化等因素使腹足类的系统分类学面临挑战。通过回顾腹足类系统发育、分类学研究现状和其中较有影响的分类过程,并对肺螺类系统发育及分类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27.
经典分类学的时代契合——纪念林奈诞辰300周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家庆 《科学》2007,59(5):49-52
自1735年《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一书出版始,自然科学有了经典的分类学。该书作者林奈(C.von Linné)的贡献在于,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法则。《自然系统》的内容涉及植物、动物、矿物,历经270多年使用至今。  相似文献   
228.
采用土壤平板法和稀释平板法,自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14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40个暗色丝孢菌分离物,鉴定为16属23种。其中,湖北弯孢Curvularia hubeiensis为一新种,嗜热革节孢Scytalidium thermophilum和禾色串孢Torula graminis为中国新记录种。对新种及中国新记录种作了详细的描述。其余20种为国内已报道种。所有研究菌株的干制培养物标本与活菌种均存放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229.
本文对湖南几个不同地区,不同时间采集到的麓山七纺蛛(Heptathela yuelushanensis)进行了外雌器内部构造和雄性触肢器的研究,其结果如下:(1)外雌器的结构有一个发育过程,中交媾囊的形成先于侧交媾囊,两对交媾囊都已发育成熟时,外雌器的内部结构才趋于稳定,在侧交媾囊形成的中期,雌蛛就可能交配产卵;(2)雄性个体成熟时间很短,在长沙,仅见于7月上旬至8月中旬;(8)交配后的雄蛛生殖球的血囊、纳精囊往往破裂,生殖球不断萎缩,部分或全部脱落、极少数生殖球的血囊和纳精囊不破裂而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230.
本文报道了菖蒲属Acorus一新变种。该变种被命名为金边菖蒲A·tatarinowii schott var。fBlavo—marginatus K.M.Liu,对其分别用拉丁文和中文进行了描述。该植物以其叶片具有金黄色的边缘为最显著特征,因此,可作为一种很好的观赏植物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