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8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直流分压箱的电阻值对电位差计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位差计的灵敏度达到10时,实验结果接近实际值.这对科学设计和选择直流分压箱的电阻值提供了一种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2.
给出了一个比较简单的基于利用单片机控制的量程自动转换,该电路由一个数字控制的模拟开关芯片和四个电阻构成,方法简单,采用不等级分压系数可以有效提高精度,程序简单,系统稳定可靠,应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以一个封闭的可变系统为对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用讨论,据此得出结论:分压和分体积具有人为性、客观性和灵活性三个方面的属性。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HK40在800 ℃,p(Cl2)=1×10-4 Pa, p(O2)=2.34×10-15 Pa氯氧混合气氛中的高温腐蚀行为.应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了HK40在该环境中高温腐蚀的动力学.借助SEM观察反应后样品的表面形貌和断面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来确定反应生成的腐蚀产物.并用热力学解释了其高温腐蚀的机理.  相似文献   
45.
本指出混合理想气体的熵公式不适用于同种气体,从而对吉布斯佯谬给出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46.
提出了一种基于斩波技术的新型励磁功率电路,理论分析表明方案可行,且达到简化装置、提高性能、降低造价的目的,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47.
48.
目前,H2S/CO2腐蚀过程的控制因素判定依据主要参考Dunlop等的研究结果,但该判定结果经常与油田实际腐蚀情况不相符。为找到造成偏差的主要原因,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采用动态高温高压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X65碳钢在H2S/CO2共存体系中的腐蚀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平均腐蚀速率随H2S/CO2分压比(pH2S/pCO2)的变化呈现两种不同的规律,这与腐蚀产物的膜形态和组成密切相关;腐蚀控制因素与pH2S/pCO2有关,而pH2S/pCO2临界值大小与温度密切相关。对于H2S腐蚀控制,当温度低于40℃时,Dunlop等的研究结果仍然适用;当温度从40℃升高至60℃时,本研究的pH2S/pCO2临界值由0.05升高到0.10。对于CO2腐蚀控制,本研究的pH2S/pCO2临界值在85℃以上时由原来的0.002逐渐升高到0.003。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修正了X65碳钢的H2S/CO2腐蚀过程的控制因素与pH2S/pCO2及体系温度的关系图。  相似文献   
49.
利用30kg真空感应炉进行不同氮分压和渗氮时间条件下的气相渗氮实验和热力学计算,研究COST-FB2钢的气相渗氮工艺.使用ARL4460直读光谱仪、TC-500气体分析仪、HIR-944B红外分析仪等对冶炼铸锭中部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渗氮压力≤20kPa时,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气相渗氮是一级反应,渗氮时间为15min时,钢中氮含量达到平衡值;氮分压为1.5~6kPa时,COST-FB2钢中氮的质量分数可控制在0.015%~0.03%;为了避免浇铸过程中铸锭内部形成气孔缺陷,宜采用加压浇铸,压力至少为20kPa;为避免钢中大颗粒BN的形成,钢中氮的质量分数应控制在0.015%~0.02%,冶炼时,氮分压应控制为1.5~3kPa.  相似文献   
50.
为了优化加权本质无振荡(weighted essentially non-oscillatory, WENO)格式在流体力学中的计算性能,在WENO-JS格式和WENO-M格式加权方法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广义不可分差分算子推导出新局部光滑因子,构造出WENO-NS格式。将总能对流迎风和分压(E-CUSP)格式与七阶WENO-NS格式耦合得到新格式。在空间层上,采用七阶WENO-NS格式重构低耗散E-CUSP格式中的通量;在时间层上,采用四阶总变差递减的龙格-库塔(total variation decreasing Runge-Kutta, TVD-Runge-Kutta)方法推进,对一维激波管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观察可得,耦合的E-CUSP-WENO-NS7对接触间断和激波的捕捉更为精确。结果分析表明,耦合的新格式可以更陡峭地捕捉到激波,计算结果精度高,稳定性能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