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出口商品面对的是具有全新异域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因此,只有在了解、尊重异域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对出口产品商标词作出准确恰当的翻译,才能达到扩大商品出口的目的。  相似文献   
32.
江玲 《河南科技》2007,(12):23-23
射干别名金扁担、蝴蝶花、萱花,为鸢尾科草本植物,多以野生为主,具有清热解毒.降气祛痰、散血消肿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流感。射干不但可以入药,而且还是名贵花卉,是外贸出口产品。近年由于采挖过度,致使资源日渐紧缺。因此,发展射干栽培不失为农家脱贫致富的一个好门路。  相似文献   
33.
1997年以来.当金融狂飚席卷东南亚,回荡至东亚,震撼整个亚洲并波及全球之时,以大力推进改革开放而著称,且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亚洲四小”及东南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出口导向政策的中国,却迄今没有受到直接冲击,外贸出口达1827亿美元,比增20.9%.成为继1987、1994、1995年之后第四个增幅超过20%的年份;汇率稳中趋升,从96年底的1美元兑8.2984元人民币增至97年底的1美元兑8.2796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34.
中间品进口质量与本土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不匹配是阻碍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利用2000—2014年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质价平衡”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质价平衡”中间品的进口显著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在考虑样本偏误及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果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企业人力资本高级化与促研发效应是“质价平衡”中间品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区分企业与行业异质性发现,现阶段“质价平衡”中间品进口对于加工贸易企业、外资企业及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质量的提升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35.
基于2011—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地区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为东、中部地区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从数字经济发展中获益更多,西部未获得显著红利。进一步发现,数字经济在通过驱动区域创新提升出口产品质量过程中存在显著的创新主体异质性,作用强度表现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最后,借助门限模型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存在非线性影响,即数字经济对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促进作用更强,存在后发劣势。  相似文献   
36.
以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出口高质量化为背景,以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以产品生命周期学说为理论支持,通过收集产业和省份层面的面板数据,探究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和路径传导。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增强在通过提高产品生产成本和提升产业结构合理性来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增长的同时,也抑制了产业结构高级化攀升。此外,创新能力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力对于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类型也存在异质性,研究结论为差异化政策的推行、区域间创新要素分配和产业结构合理优化提供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