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0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7 毫秒
41.
王建国 《科技信息》2013,(18):108-109,107
采用自校正PID控制器做主调节器,将自校正和PID控制相结合,这种方法不需要预先知道对象的精确模型,设计思路清晰,物理意义明确。通过将该方法应用于电厂除氧器水位和凝汽器水位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的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2.
基于凝汽器数学模型,将协调控制器应用于凝汽器压力控制系统,并将协调前后压力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协调控制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43.
介绍了某电厂凝汽器抽气管道改造背景、改造方案的确定,并对凝汽器抽气管道改造前后凝汽器的真空和端差,以及汽轮机的汽耗率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改造效果进行了经济性和安全性评估,目前经过改造设备已投入运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汽轮机的真空。  相似文献   
44.
杜勇  陈玉伟 《科技资讯》2011,(13):139-142
本文对凝汽器传热端差的各个主要影响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解释了有关表达式及相关概念难以理解的问题,并利用不同容量级别机组的有关参数进行计算,联系工程实际,进一步验证分析方法及结果的正确性。该结果不仅适用于凝汽器端差的分析,对于其它换热器的传热端差计算同样具用实用意义。同时结合皖能铜陵发电厂现场情况分析造成凝汽器端差高的主要原因,提出针对性对策措施,并分析了对策实施效果和产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5.
电站凝汽器动态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结合凝汽器的基本理论,把凝汽器找 作过程运用一系列微分方程来表述,通过求解议程得到了凝汽器动态数学模型,该学模型能够满足电站仿真机工程开发的需要,保证具有静态工况的精确度和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可以为实验平台建立凝汽器系统故障知识库,为故障诊断提供正确的征兆集;也可用以进行变工况特性分析,为变工况运行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针对目前凝汽器接颈部分管路设计主要采用经验设计方法却没有理论方面支持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蚁群算法对凝汽器接颈部分管路进行优化的方法,以VC 为编程平台,并用Unigraphics NX5进行算法仿真.  相似文献   
47.
针对湖北汉川电厂引进型300 MW汽轮机组凝汽器存在的真空严密性差、清洁度低等问题,通过分析原因,提出管系置换的改造方案。采用新型BD模块式排管,合理调整管板间距,并采用铜管和不锈钢管的冷却管混合方案对旧凝汽器进行改造。改造后在汽轮机功率不变的条件下,凝汽器背压降低2.4-3.2kPa,传热系数提高0.3-0.8kW/(m^2·℃),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48.
发电厂汽轮机系统优化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电力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优化发电厂的汽轮机,提高其运行效率,是积极落实节能减排政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笔者以某发电厂4×300MW亚临界机组为例,对汽轮机系统的优化策略进行分析,以期对同行有所参考。一、影响发电厂汽轮机系统运行状态的主要因素影响发电厂汽轮机组发电效率的因素比较多,主要有主汽温度、循环水泵耗电率、补水率、凝汽器端差、给水泵单耗、主汽压力以及凝汽器背压等。另外,在优化发电厂汽轮机系统时,还需要考虑机组负荷率、附属系统的完备程度以及汽轮机不同汽缸的热效率等因素。  相似文献   
49.
根据现场调研及取样分析,对核电机组中发生钛管外壁异常减薄现象进行了失效分析.通过采用光学显微镜、三维体式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对钛管的化学成分与显微组织,以及其表面磨损区域的宏微观形貌与微区成分进行了表征分析.发现钛管外壁异常减薄是由非均匀接触磨损和支撑板镗孔质量所引起,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0.
为了掌握事故工况下核电凝汽器压力的瞬态变化特性,建立了循环冷却水系统和凝汽器瞬态传热与压力的数学模型,采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瞬态变化特性的计算程序。冷却水流动模型中涉及到水泵参数、管道布置、止回阀门特性及虹吸井参数等,根据凝汽器稳态运行工况可以确定控制容积的初始条件。针对某1 000 MW核电机组凝汽器,数值研究了冷却水流动和凝汽器压力的瞬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突然断电停泵时,冷却水的流速快速降低且波动性地降至零,同时出现了逆流现象;凝汽器传热系数经历了急剧减小、先增大后减小和基本不变的3个阶段;凝汽器在设计、冬季和夏季3种工况下的压力曲线均呈现出波动性增大的趋势,汽轮机紧急停机压力信号和凝汽器不可用压力信号的时间间隔均为26.4s,能够满足核电站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