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9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493篇
系统科学   257篇
丛书文集   464篇
教育与普及   343篇
理论与方法论   58篇
现状及发展   102篇
综合类   10352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89篇
  2014年   489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447篇
  2011年   505篇
  2010年   476篇
  2009年   564篇
  2008年   671篇
  2007年   600篇
  2006年   473篇
  2005年   490篇
  2004年   415篇
  2003年   453篇
  2002年   409篇
  2001年   424篇
  2000年   346篇
  1999年   322篇
  1998年   306篇
  1997年   291篇
  1996年   303篇
  1995年   235篇
  1994年   279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208篇
  1991年   193篇
  1990年   149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环R称为准正则环,如果环R的每个右理想是由R的若干个幂等元所生成,主要结果是:(1)设R是准正则环,如果R的分式环Q作为右R模是右Noether的,则R是半单Artin环。(2)设R是准正则环,如果环R的每个素右理想都是极大右理想,则R是强正则环。  相似文献   
8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六种酚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高效液相色谱仪作.为分析手段,对水中六种酚类含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六种酚的相关系数均为99.99%,线性良好,固相萃取效果好,回收率在86%-111%之间,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也得到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83.
84.
利用线性最优调节器理论可以设计出具有良好性能指标的晶闸管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这种设计方法优于传统的“双环系统”设计。然而,求解Riccati方程的计算量相当大。为寻求最佳加权Q阵,可能耗费许多时间。采用奇异摄动法设计准最优线性系统时,可以化高阶为低阶,从而简化计算工作量。本文利用奇异摄动理论设计了一个晶闸管直流电动机系统。已肯定本法适应于此类设计。本文还比较了不同设计方法所达到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85.
86.
设计了一种以挥发性产物和非挥发性底物为特征的四相反应器——分离器。在此反应器中,生物催化剂被固定在固体柱填充物上并与含有底物的液相接触,汽相流过柱子而将挥发性产物蒸发迸入汽相。反应器由同方向流的浓缩器和反方向流的分离器两个基本汽——液流部分组成。并建立了吸附的单层细胞稳态群体数学模型和反应器平衡状态模型。  相似文献   
87.
本文同时运用能耗率极值原理和重力理论研究了固液两相流在粗质颗粒时固相浓度的垂线分布,通过探讨能耗率极值原理对“非单向性”作用问题,进一步揭示了两相流运动的机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有较好的吻合。其研究方法、原理、步骤也极易推广到其它各种粒径的固相。  相似文献   
88.
利用RGB-D数据进行三维点云配准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针对这个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特征的PVDAC描述子实现三维点云配准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ORB特征检测算法提取二维数据的关键点,并计算关键点在2D下的灰度特征,然后构建关键点在3D下的局部像素值距离、点云法线角度以及曲率特征,接着将2D特征和3D特征联合生成全新的PVDAC像素描述子,并利用PVDAC像素描述子描述关键点实现三维点云的粗配准,最后基于ICP算法完成三维点云的精细化配准.实验表明,本文算法在大场景点云配准时总体均方误差约为0.05 m2,在小场景单物体点云配准时达到了0.000 2 m2的较小误差,实现了三维点云的精确配准.  相似文献   
89.
钒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金属资源,广泛应用于钢铁、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钒渣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含钒原料,其钙化提钒及锰化提钒工艺在钒的高效分离、尾渣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优势显著,但焙烧过程中钒酸钙和钒酸锰始终共存。两种钒酸盐的生成机理及钒与钙、锰反应能力的差异是两种提钒工艺的基本问题和共性问题,这对充实提钒基础理论和促进提钒工艺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基于扩散偶研究方法,通过制备氧化钙–氧化钒和二氧化锰–氧化钒扩散偶,并在不同时间恒温焙烧,比较研究了钙、锰与钒组元固相反应的界面扩散行为差异;阐明了钒酸钙和钒酸锰的生成机理;进一步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研究并计算了扩散产物和扩散系数随焙烧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时间的延长,氧化钙–氧化钒、二氧化锰–氧化钒两组扩散反应逐渐进行。氧化钙–氧化钒扩散偶中钙和钒的分布区域边界始终清晰。而对于二氧化锰–氧化钒扩散偶而言,随着恒温焙烧时间的延长,二氧化锰逐渐分解生成三氧化二锰,钒组元能扩散到三氧化二锰内部,但仅有部分钒与锰反应形成扩散产物层。氧化钙–氧化钒、二氧化锰–氧化钒扩散偶的界面反应产物分别是偏钒酸钙和偏钒酸锰。恒温焙烧16 h后,产物厚度分别为39.85和32.13 μm,且由于组元扩散反应能力的限制,两个扩散偶均达到反应平衡。相同恒温焙烧时间内,氧化钙–氧化钒扩散偶的扩散系数略高于二氧化锰–氧化钒扩散偶,这说明钒与钙的扩散反应比钒与锰的扩散反应更易进行。  相似文献   
90.
本文指出了A.T.库洛什“群论”(上)书中一定理证明的错误,并给出了正确的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