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25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为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对煤渣改良路基填料的力学性能影响,揭示其作用机理,对红黏土试样开展了冻融循环试验和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并对试验后的试样进行电子显微镜扫描以及微观结构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掺入煤渣能够有效改良路基填料力学性能,改良效果与煤渣掺量呈正相关,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硬化性;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改良路基填料应力-应变曲线仍为应变硬化型,但其破坏应力显著地衰减,土体颗粒间的黏结作用减弱,成型的块体减少,裂隙发育快,孔隙增大增多,接触形式由面-面接触逐渐过渡为边-面接触,最后发展为边-边或点-面接触,此外不论是总的孔隙面积、周长,还是最大的孔隙面积、周长、平面孔隙度都增大。  相似文献   
262.
冻融循环对岩石材料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研究冻融循环对绿砂岩物理及动态抗压强度特性的影响,对冻融0、25、50、75、100次的绿砂岩开展了应变率范围为55.98~151.84 s-1的动态压缩试验.研究发现,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质量、纵波波速减小,孔隙率以及饱和吸水率增大. 50次冻融循环后绿砂岩内部损伤严重,饱和吸水率增速逐渐降低,穿晶裂纹及裂纹簇增多.冻融次数对动态抗压强度起劣化作用,应变率对动态抗压强度起强化作用,两者影响机制相反,而冻融次数和应变率增加均会提高砂岩的破碎程度.综合纵波波速和孔隙率建立冻融损伤因子,给出了考虑冻融损伤、应变率的动态抗压强度经验方程.基于纵波波速、孔隙率分别建立的强度衰减模型均能够很好地反映动态抗压强度的劣化规律;动态抗压强度均随纵波波速变化量、孔隙率变化量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63.
为揭示粗粒料在冻融环境与复杂应力条件下的变形特性,采用大型三轴压缩试验与蠕变试验研究了粗粒料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围压与应力水平下的变形特性与蠕变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未冻融粗粒料的应力-应变曲线为应变硬化型曲线,在试验围压100~600 kPa范围内粗粒料剪切过程中均表现为剪胀性;冻融循环后初始弹性模量与破坏应力均呈下降趋势,200 kPa围压时,初始弹性模量降低20%,破坏应力降低37%,600 kPa围压时,初始弹性模量降低5%,破坏应力降低25%;冻融循环后粗粒料轴向蠕变应变随时间的发展为衰减型蠕变规律,轴向蠕变应变随冻融循环次数和应力水平的增大而逐渐增大,8次冻融循环后轴向蠕变应变明显增大;应力水平影响下的粗粒料蠕变时间曲线可采用指数函数形式表达。  相似文献   
264.
沥青路面在水、温和荷载长期作用下服役寿命明显降低.为探寻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衰减规律,本文自主研发了沥青混合料动水冲刷模拟试验装置,对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开展多次冻融循环-动水冲刷循环作用,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特性参数变化规律,结合CT切片扫描,探寻了沥青混合料内部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冻融循环-动水冲刷循环前期,各特性参数都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或衰减;在外加动力水压作用下,沥青混合料内部吸水量会逐渐增加至饱水状态,沥青混合料试件内部的微开口孔隙会发生结构与形态的变化;经12次冻融循环-动水冲刷循环,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降幅高达65.44%.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沥青路面水损害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65.
选取庆阳北石窟赋存砂岩为研究对象,于室内分别设置冻融循环、干湿循环两组单因素风化模拟试验,经历30个周期,共计120d.结合岩样在宏观、局部、微观等不同维度下的劣化特征及表层矿物成分与元素的迁移规律对水岩作用机制全程跟踪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在模拟试验前期,水-岩之间化学作用强烈,两组试验化学蚀变系数均发生陡增;随着试验继续,水-岩之间物理作用逐渐变强,冻融循环转为水体积膨胀对颗粒施加的拉、压应力作用,且率先在含水率最高处诱发裂隙.而干湿循环变为水对颗粒结构的机械冲刷,该过程则受水分运移及孔隙分布方式的共同支配;对于弱胶结砂岩,水-岩频繁作用导致的颗粒耦合关系改变是岩石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66.
为研究PVA纤维和纳米SiO2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对经历过冻融循环的PVA纤维混凝土、纳米SiO2混凝土和PVA-纳米SiO2混凝土施加动态压缩试验,测得抗压强度和峰值应变,以及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以此评价三种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并以试验测得抗压强度劣化值构建了纤维混凝土冻融损伤的演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PVA纤维的掺入降低了混凝土冻融损伤的质量损失率,并使混凝土的延性有所提高,纳米SiO2的掺入则明显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掺加PVA纤维或掺加纳米SiO2均可提高素混凝土的抗冻性,且PVA-纳米SiO2混凝土的抗冻性优于PVA纤维混凝土,而PVA纤维混凝土的抗冻性优于纳米SiO2混凝土。本文建立的纤维混凝土冻融损伤模型可较好地反映冻融损伤后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劣化情况。  相似文献   
267.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法研究冻融循环下常见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10538), 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 Enterica(sd-51)和Enterobacter cloacae subsp. Cloacae(Ec7256)在河水中的存活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并分析冻融循环影响细菌存活的机理. 结果表明: 冻融循环显著抑制3株肠杆菌在河水中的存活, 随着冻融循环频次的增加, 抑制效应增强; 冻融循环下河水中肠杆菌的存活特征与其对冻融胁迫的耐受性和水质有关, Ec7256强于Ec10538和sd-51对冻融胁迫的耐受性, 河水水质越好, 其对冻融循环的耐受性越强; 河水pH值、  电导率(EC)和总有机碳(TOC)对3株肠杆菌存活(ttd值)具有显著影响(P<0.05); 冻融循环导致细菌细胞表面疏水性(CSH)升高, 并在最后一个冻融循环达到峰值, 有利于细菌团聚抵抗冻融胁迫;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随冻融频次的增加而增加, 从而降低冻融胁迫下活性氧对细菌的伤害, 进而提高细菌对冻融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68.
为了研究酸性环境冻融循环对花岗岩剪切蠕变性能的影响,以吉林省辉白隧道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对中性、酸性环境中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花岗岩试件进行细观特征分析和剪切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岩石表面损伤程度加剧,酸性环境下的损伤明显大于中性环境下的损伤;(2)酸性溶液对试样蠕变性能影响显著,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试样的剪切蠕变变形和稳态蠕变速率逐渐增大,而平均瞬时剪切模量和长期强度呈现明显降低趋势;(3)试样的总损伤因子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增大,冻融循环50次时试样的阶段损伤因子最大,并且酸性环境下的总损伤因子和阶段损伤因子均大于中性环境下的值.根据试验结果,以西原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考虑化学-冻融耦合损伤和应力损伤的蠕变模型.基于试验结果,利用1stOpt数学优化分析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将蠕变试验曲线和理论模型拟合的曲线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研究结果对于酸雨侵蚀的寒区工程长期稳定性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